在英国殖民印度时期,印度德里市眼镜蛇在大街上肆虐,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英国政府发布悬赏:谁杀死一条眼镜蛇,就可以得到相应数额的奖金。一开始这个政策的效果很好,大量的眼镜蛇被猎杀。
可是一段时间之后,事情发生了变化。
随着眼镜蛇的减少,杀死一条野生的眼镜蛇也越来越困难,于是大家开始大量养殖眼镜蛇,然后再杀死,去政府领取赏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产业链。
政府发现了这一点后,便取消了奖赏。这样,农民们养殖的眼镜蛇就没有任何作用,他们便将养殖的眼镜蛇放生,导致眼镜蛇的数量比悬赏之前的更多。
也就是说,针对眼镜蛇问题的解决方案,反而使该问题恶化。
这是政府的行为,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比如,参加2017年年末的早起打卡行动。刚开始几天还挺顺利,可是有一天有事情,加班到很晚,早上很晚才起床,发现今天自己又起晚了,错过了打卡的时间,连续几次后,心情十分沮丧,干脆直接放弃。于是,比参加打卡之前起得还要晚。
可是,试想一下,如果在提出方案之前就想好解决方案,将多种可能性考虑在内,是不是就会避免这样的问题?
说到解决方案,就不得不提起麦肯锡公司。
麦肯锡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成功的战略咨询公司。它不仅有接近百年的历史,而且为很多知名的公司提供商业资讯,如排在《财富》杂志前500强的公司,这些公司分布各行各业。世界排名前100家公司中70%左右是麦肯锡的客户,其中包括AT&T公司、花旗银行、柯达公司、壳牌公司、西门子公司、雀巢公司、奔驰汽车公司等。
那么,麦肯锡到底是如何获得这么多杰出公司青睐的?他们又是如何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的?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为我们揭开了这其中的秘密,让我们能够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又充满诱惑的世界里,学会用笔记思考,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从根本上实现自我提升。
这本书的作者是大岛祥誉,曾是麦肯锡资深管理咨询师,在多家公司里供职。2002年之后,自己经营公司,从事高管培训等咨询工作。可谓是咨询界里的大牛,他通过这本书,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如何使用他在麦肯锡学会的笔记思考法。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使用笔记思考法的准备工作,紧接着第二部分介绍了麦肯锡笔记思考法的使用方法,最后两部分对第二部分进行延伸,重点讲述了如何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能灵活使用麦肯锡笔记思考法。
大岛祥誉告诉我们的笔记思考法其实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个认识,四个步骤。
首先我们来说说麦肯锡笔记思考法对笔记不同的认识。
我们从小就在做笔记,无论是上学时笔记本上记满的密密麻麻的语法和公式,还是工作之后的各种会议事项、备忘等等,笔记在我们心目中一直充当着记录的作用。在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笔记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是搜集素材,整理素材的绝佳方式。
但是在《麦肯锡笔记思考法》中,作者升级了我们的认识:所谓笔记其实还可以有更大的用途,那就是解决问题。
这似乎有点偏离我们的认识,用笔记来解决问题?好像不太可能啊……
但是作者以他在麦肯锡多年的工作,丰富的商业咨询经验告诉我们,这是可能的,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学会这个方法。
当我们有了笔记可以解决问题这样的认识之后,我们的准备工作就差不多了。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笔记思考法的四个步骤。
这四个步骤十分简单好记,分别是:
-
确定问题原因
-
找到解决方案
-
验证解决方案
-
成果输出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步骤——找到真正的问题。
这个步骤可谓是四个步骤中最为关键的,而且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我们寻找真正的问题所在。那么如何才能找到真正的问题呢?
在这里,作者大岛祥誉将问题分为两种,一种是“反应型”问题,这类问题的特征是马上就能发现,但是解决了之后,还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另外一种是“率先型”问题,这类问题就是本质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如何发现率先型问题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询问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
比如说,你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提到了别人如何如何成长,如何如何自律,然后自己也想要成为那样的人。于是,你就在网上找各种这方面的信息。别人说了很多,比如说阅读啊,写作啊,自己都想去尝试,可是平常上班又很忙,下班了回到家里就想窝在沙发上,根本没有动力去成长,去自律。于是经过一番思索,你决定先去学一学如何写作,结果发现报了写作课之后,自己竟然没时间学!参加了打卡群,发现自己还是和以前一样不写作、不阅读。
在这个过程中,你总是被当前存在的问题牵着走,比如想能够提升自身能力,看到别人说读书有用,就去读书,结果参加了读书营之后,发现自己根本没时间读书,最后还是无法提升自身能力,这就又产生了新的类似的问题。这种看似解决了问题,实际上还有新问题产生的情况,我们就可以认为是反应型问题。
为了找到真正的问题,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才能真正解决有时间成长的问题,而不是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又有同样的问题冒出来。
还是以上文想要成长的例子来说,可能经过一段时间的信息搜集,你注意到有些人通过早起实现了个人能力的提升。你经过一番思考,发现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你白天没时间的问题,你可以在早上6点到七点半之间的时间里用于能力提升,一不用担心没时间,二不用担心上了一天班晚上回家没有劲头学习。
于是我们的问题就变成了:如何通过早起实现成长。
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能够解决其他问题,我们把这种问题,称之为率先性问题。
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找到真正的问题这个步骤贯穿整个笔记思考法。也就是说,在任何一个需要确定真正问题的步骤,我们都需要用到这样的方法。
确定了真正的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继续搜集相关的信息,去寻找问题的原因所在。在这里,作者提出,现场搜集信息的时候可以用横线笔记本,这样方便书写大量的信息。
搜集了足够多的信息之后,我们需要将信息分类,分别分成where(问题所在),why(原因),how(策略)。在这里,作者特别指出了新人的误区——大谈特谈策略。
比如说,你想要早起,你不假思索地就提出了策略,告诉自己下次早点睡就可以了。可是你发现自己要么是无法早睡,要么是即使早睡了,也无法早起。
一提到要早起,马上就说出策略——早睡。这就是作者提到的新人最大的误区。
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我们应该思考,无法早起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其实,可以借用上文找到真正问题的方法,问自己哪一个问题得到解决了,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除开上述的方法,还可以用箭头笔记,来找到问题的本质原因。
什么是箭头笔记呢?就是不断追问自己,“why so”(为什么这样)和“so what”(发生了什么)。
我们还是以无法早起为例子:
首先,我们需要将导致我们无法早起的原因都写出来。
-
晚睡
-
不够重视早起
-
没有早起的习惯
-
天气太冷,起不来
……
接下来就可以使用箭头笔记法了。
我们来看一看第一个无法早起的原因:晚睡。
晚睡→why so?(为什么这样?)→因为玩手机玩得太晚→so what(之后又会怎样呢?)→ 越玩越放不下手机→ why so?→无法抵抗诱惑→ so what?→抵抗了诱惑,不玩手机,也还是不想睡觉。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第二个原因。
不够重视早起→why so(为什么这样?)→不知道早起做什么,不知道可以带来怎样的好处→so what(之后又会怎样呢?)→ 放任自己想什么时候起就什么时候起
由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晚睡并不是无法早起的根本原因,最多算是直接原因。
而第二个原因中因为不知道早起会有什么好处,就放任自己想做什么做什么,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床,才是不能早起的真正原因。
这样,我们就用箭头笔记法找到了不能早起的真正原因。
实际上我们是在用箭头笔记法来不断追问,深入问题内部,来找到问题的本质所在。
我们来总结一下第一个步骤,找到问题原因。找到本质问题的方法是,找到那个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问题。如果你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还会产生类似的问题,那么这就不是一个本质问题。找到本质问题之后,我们就要去找本质原因。这里要注意了,千万不要一上来就说解决办法,最好是先用箭头笔记思考法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这样,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找到了本质的问题和原因之后,我们就需要去探寻解决策略了。
我们就需要进入第二个步骤找到解决办法。在这里,我们需要将搜集的信息进一步进行分类。
怎么个分类法呢?就是麦肯锡十分著名的“空·雨·伞”思考法。
这个思考方法,来自于麦肯锡的一个经典图表。
天空有乌云(这是事实)—→看样子要下雨(这是解释)—→应该带雨伞(这是行动)
第二步找到解决办法的思考关键在于,找到你关注的信息,然后将信息按照事实、解释、行动进行分类。
我们还是以不能早起为例,之前我们已经找到了不能早起的根本原因,这次,我们要通过空·雨·伞这种分类方法找到事情的解决办法。
首先,事实是,每天不能早起,玩手机到深夜。
对于这个事实的解释是,不够重视早起。
根据事实和解释,我们得到的行动是:重新确立对早起的认识,每天早起做最重要的事情,提升早起的重要程度。
当我们最后想到了行动办法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确立假设的时候。
好了,我们来总结一下第二部分的内容,如何找到解决方案。我们需要对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分类,分别分为事实、解释和行动。其中解释一定是对事实的解释,行动一定是根据事实和解释而来,千万不能随意写下行动步骤。
可能大家都觉得,问题解决到这一步不就应该结束了吗?可是,你试想一下,如果你找到的解决办法不对怎么办?如果按照错误的解决办法来做事情,会不会像英国政府一样,导致印度德里市的眼镜蛇越来越多呢?
所以,我们需要笔记思考法的第三步来验证我们的假设是不是正确的。
但如何才能更好地验证假设呢?作者告诉我们首先要使用故事线思考法,然后建立提问列表。
故事线思考法是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件事都有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对应起来就是起承转合。
故事线也是由起承转合组成,其中“起”就是找到的本质问题,“承”就是我们找到的行动假设,“转”就是对假设的验证,“合”就是根据你的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而用故事线思考,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故事线思考的态度。
结合早起这件事来说,我们就有了如下的故事线:
(起)我们的问题:成长的关键在于早起
(承)行动假设:提高对早起的重视程度,把早起看做每天最重要的事情
(转)验证:验证提高对早起的重视是否有效
(合)具体解决办法:阅读关于早起的励志文章,将早起排在日程表的第一项,加入打卡群,用同伴的力量刺激自己对早起的重视。
简单来说,你可以把故事线想象成一张地图,起承转合就是我们的四个关键路标。如果不将我们以上的思考线路都整合在一张纸上,我们就没有办法找到思考过程中的逻辑漏洞。
第三步验证假设还需要确认具体解决办法是否正确。那么如何才能确认具体解决办法是否正确呢?
方法就是刚才提到的确定自己的提问列表。
也就是说当明白了故事线中行动假设和具体的解决方案,我们就要根据这些解决方案,针对性地做一些调查。如果是调查商业问题,自然是要到现场,寻求第一手资料。但是如果是关乎我们个人成长的,那就要问问自己了。
但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我们为自己想出一个提问列表。以上文的早起为例,
我们的关于解决方案的假设是:提高对早起的重视程度,把早起看做每天最重要的事情
我们的更加具体的解决方案是:阅读关于早起的励志文章,将早起排在日程表的第一项,加入打卡群,用同伴的力量刺激自己对早起的重视。
这个时候我们要问问自己:
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可以让我重视早起?
阅读励志的文章真的有效果吗?
日程表应该如何更具体的安排来达成早起的目标?
加入什么样的打卡群更适合自己?
为了早起我还要付出哪些努力?
……
如果你最后得出的答案和你的假设是一致的,那么就可以开始执行了。可是如果你得出的答案和你的假设不一致,那么就需要回头看看你的第二步,解决问题的假设是否恰当,你是否找到了真正的问题。或许你在问自己的过程中发现了更好的早起的办法,这又何尝不是思考带给我们的惊喜呢?
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问了,那如何才能提出这么好的问题呢?
要明确这个问题,我们还要首先知道,什么才是优秀的问题?
作者告诉我们,那些“能够引发出更多的问题,从而接近本质的问题”,就是优秀的问题。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能够让你接着问“为什么”的问题,同时这个“为什么”能够更进一步解决你存在的问题的,才是优秀的问题。
比如说,“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可以让我重视早起?”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继续问下去,“是不是可以给自己增加动力?”“如何增加早起的动力?”“制定早起的任务,并完成。”“制定什么样的任务能够让我早起?”“自己非常喜欢的,热爱的事情。”
比如说做一顿丰盛的早餐,比如说健身,比如说阅读,等等。
在这里每个人都有自己可以发挥的余地。
这样的问题,就是好问题。
经过故事线思考法和确立提问列表这两个方法之后,我们得出了结论:只有当早上起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真正重视早起,从而达到早起的目标。
我们的验证最后和我们之前的行动假设一致,这出说明我们的行动方案是行得通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出了更好的执行方案,这就是思考带来的惊人好处。
我们来总结一下第三个步骤,验证假设。验证假设之前,我们需要绘制思考地图,也就是故事线,故事线中的起承转合分别是,本质问题,针对解决办法的行动假设,验证假设以及最后的具体解决方案。有了故事线之后,我们就针对行动假设和最后的解决方案进行提问,建立一个提问列表,从多方面审视我们的假设。如果发现假设有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回到上一个步骤,重新确立行动假设,一直到我们的行动假设能够通过验证。
笔记思考法的最后一个步骤是:成果输出。
简单点来说,就是当我们思考结束的时候面临一个任务——讲给别人我们思考的结果。
这个讲述还不能是简单地告诉别人你思考的过程,而是要十分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地讲述你思考的结果,以及你的结果为什么是正确的。
也就是说,你要想象一下,你面前坐着你的上司,你需要清晰明白地告诉他,为什么你的解决方案是可行的。
最后一个步骤,与其说是思考步骤,不如说是沟通步骤。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呢?
作者告诉我们,要学会概括。
这个概括就是要求做笔记的人,对整个笔记的内容进行提炼总结,最好能够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可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很难有非常精准的概括能力,这应该怎么办呢?
大岛祥誉告诉我们,可以用在每一个要点之前加上一个小黑点的方式来完成。
比如像这样:
事实:
· 晚上睡很晚,早上起不来
· 工作到晚上八九点,回到家快十点
解释:
· 工作太累,没有精力早起
· 觉得不早起好像也没什么
· 晚上放不下手机
行动
· 寻找秋叶当做榜样,激励成长
· 在群里和小伙伴们一起打卡早起,利用群体激励效应
· 早起做最重要的事,阅读难点书籍一小时。
结论:
· 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早上,才能督促早起。
前面听起来很平常没什么,可是经过结论这么一提炼,是不是简单易懂,重点明晰?
实际上,笔记思考法的第四步——成果输出,要求我们能够站在听众的角度上去输出成果,并且做到简单明确。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提升概括能力,而概括能力的提升,只需要每次写要点的时候,在前面加上一个小黑点提醒自己就可以了。
那么我们也来用简洁的语言提炼一下《麦肯锡思考笔记法》的核心内容。
首先我们要改变对笔记的认识,意识到笔记还可以用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为了记录。
其次,我们要明确思考笔记法的四个步骤。
步骤一,确定问题原因。找到那个可以解决其他问题的本质问题,同时利用箭头笔记法,问自己为什么这样?如果发生了这些,接下来会是什么?由此一步步找到真正的原因。
步骤二,找到解决方案。这需要我们对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分类。分别分为,事实、解释和行动。特别注意的是,解释一定是来自事实,而行动一定是来自于事实和解释,不可主观判断。
步骤三,验证解决方案,利用故事线思考法,绘制思考地图,然后对第二步得出的行动假设和具体的解决方案进行提问,检查在逻辑上有无漏洞,或者是有没有遗漏的重要信息。如果有,就回到第二步。
步骤四,成果输出。实际上就是想象自己对别人汇报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思考的结果,说服别人相信你的解决方案是对的。这需要我们有听众思维和概括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个步骤都需要我们找到本质的问题,也需要我们进行概括,并不是说只是在最后的一个步骤需要。
以上四个步骤循序渐进又环环相扣,基本上按照思考的顺序来进行。如果掌握了这种思考方式,那么在解决问题上,自然是举重若轻。
古典老师说过,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在职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而解决问题,又离不开超群的思考能力。大岛祥誉的这本《麦肯锡笔记思考法》就利用笔记这种可视化的方法,用简单的四个步骤帮助我们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磨练自我,实现自我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