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是很早就关注的平台,但最初只是看,没有去写,一方面自己懒,大概这是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怕遭遇打击,毕竟热门文章都写得那么好。
后来看多了简书文章,发现他们很多素材都来源于身边的人和事儿,读起来很真实,像看故事,又可以给我带来些许感悟,这挺好的。于是就尝试自己也把有用的一些分享出来。这不,不知不觉到现在忽然发现自己写了十万字了。
这十万字当然称不上作品,也没有进入热文行列或者得到喜欢和评论,一开始还有些伤心的,毕竟写完一篇发布后就会不自觉去看看手机,有没有动静。后来大概是伤心多了,就没那么看中了,当然内心还是很渴望的,只是大脑暂时欺骗住了内心吧!我跟朋友说大概这就是玻璃心的自愈吧!
那么十万字既没获得稿费,也没获得热文,我还有啥收获么?有啥可分享的么?还真有!
坚持,绝对有收获
如今自媒体真的好繁荣,好多同龄人甚至00后都依靠自媒体发家致富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写东西都开始以捕捉了多少流量、收获了多少收益来衡量。这样一来几乎一大半的人都有些难过了,当然也包括我啊,毕竟看着那么多人可以收获物质财富和未曾想过的机会,谁不羡慕呢?但是静下来想想,收获和付出还是会成正比的。有真才实学,文字针砭时弊或者清新脱俗的是一部分,靠热点博眼球写爆文同时需要承受谩骂、吐槽、诋毁的是一部分,其实我们还真未必承担得起这些。
所以,在没有那么强的文字驾驭能力或者那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时候,用最简单的文字来记录生活,我觉得挺好的。撇开别的不谈,通过文字记录,过去的每一天都有了真实的样子,也许某天一件开心的事儿被记录下来了,多年后翻看,你会笑出声。这种收获是很美好的,你甚至可以跟儿子女儿、孙子孙女去分享你的曾经,多美好的一件事儿啊!这些收获没法用金钱衡量,但是可能比金钱更宝贵。
思考,每一次都有进步
我最开始写文章的时候就发现写文章的难点在于思考,思考不到位你就写不出你想表达的东西。尤其对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突发问题想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它不再是你和邻居你一言我一语的随机吐槽,这里要你自己来设想多个角度,然后用事例去支撑自己的观点。
在整个行文的过程中,你需要先把自己的想法进行一个整理,最重要的是什么,其次是什么,然后是什么。然后等你写完后再读,发现自己的有些观点好像有失偏颇或者某个地方需要加个事例、名人观点来丰富,于是你会继续修改。
这里思考的过程中,你会对一个事件更加理性和全面去看待,情绪化的东西会越来越少。同时你会主动去搜索一些内容来给自己的文章做支撑,从这里又发现别人几个字就可以一针见血,你这次也记下了。然后慢慢就发现,自己记住的东西更多了,一段时间里竟然认识了好多名人事迹、著作信息等等,进步变得看得见。
交际,主动并且积极
如今很多人都是社交恐惧症患者,甚至因为邻居在楼道里停留,你刻意退回房间,等几分钟再走,就为了避开打招呼。这是社交恐惧很典型的一个例子。
但是在简书或者其他一些写作平台我们反而可以放得开,我们会主动给别人评论、点赞、甚至私信回复、评论回复,有时候聊得停不下来,像遇见老友一样。我们开始主动且积极地去社交,去扩大自己的交际圈。
我们越来越像优秀的人看齐,不会的不懂的慢慢开始问,开始学习,一切都变得不一样。虽然这样的线上交流还是有些像“网友”,但是真正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我们并不惧怕线下继续成为好友。平时的社交恐惧更多的来自对对方的不了解或者不认同,无法接受尬聊的窘境。
信息,多渠道获得有用信息
简书上真的有好多大咖级人物,除了我们可以随口叫出名字的,还有很多低调的行业大拿,对自己所在的领域十分熟知,甚至于过分专业。但他们却不吝啬分享,各种经验贴、技术贴、多年资料包等等倾囊相授。
更有很多人参与线上分享直播课,同样不收取费用,免费直播。他们可以一连几个小时不停分享,幽默机智,而又紧扣当今热点和红利。
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众多信息和资源,例如自己想提高PPT能力,那么就去关注PPT大神,同时可以去查找相对应的文章,众多人的分享恰好形成了一个资源更新系统,互相补充、更新,方便又快捷。
我觉得所有的成功都是“蓄谋已久”的,等我们看得多了就有了分享输出的欲望,等我们输出得多了,就有了被关注的可能,等我们被关注得多了,那个……我也还不知道会怎么样,毕竟还没到,但我想应该很不错吧,你说呢?(偷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