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感觉其张口就来!道家什么时候反对儒家的仁义道德,道家只是说仁、义、礼是道与德失效之后不得以而为之,只有回归到自然无为的状态减少过度人为妄为才是更高层次的平衡状态,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为什么最后要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就是因为“礼"是维持社会秩序的最后一条救命稻草,如果是连礼都失去了效,离法律的暴力机关手段与军事武力行为来纠正就不远了,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忠诚与信用之薄弱已不足以维持共同体制内的利益关系,这就需要重新作出决择了,这个就是先后顺序的价值选择问题。
虚伪的虚就是不诚不实不真的假,指信息不对称,伪字就是人与为组成,在你明知不实失真还有意主动人为去造假,这就是欺诈与行骗,这种行为只有用之于对敌,而在同一利益共同体中,用之于民或友,就是不诚!只有在政治上用之于对敌是法律的专政,而用之于民就是与之走向对立成为暴君独夫了,待之于友是欺诈的损人害已,对于这种人,民当觉醒必奋起推翻,与人交往则必反友为敌!或警惕而甚至远离之!对敌国则要随时以兵待之!因此,兵家曰:“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儒家经典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常人偕以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道儒兵各不相融,以和为贵的儒与以诡诈的兵更是主张相反的价值取向,却不知道这是敌我不分!老子早已经运用了易经数理的底层逻辑思维用“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言之,敌人所为的,我反向为之就是了,而我之所为者与友趋同一,势也!善以外佐内借势者,人和地利也,故《孙膑兵法·月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孟子曰:“得道(势)者多助,失道(势)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矣。”而三和中由远及近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由此可见,儒兵者则道之所支也!易中天等人不懂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体系的贯通,然而却享盛名是今世之国学之不幸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