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都在听张德芬老师的释放课程,想写给自己的感悟,来加强一下自己对于这个课程的理解
1
今天在听课的时候有一点感悟,就是说关于由被重视被认可这个模式影响下的一个循环的一个形式。但是里面提到的,我们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可,慢慢地我们得到之后呢就会开心一下,没有得到呢,就会很伤心很失落,但是开心完了之后呢,又希望下一次同样可以得到甚至更多,如果下一次没有那么多,我们仍然会感到伤心,所以呢,往往复复,经常是这样子。
关于这一点呢,我自己深有体会,首先是我特别希望得到对方对我的认可,特别是我喜欢的人。当他们对我没有很认可的时候,我的内心仿佛就会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那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迫使我进入下面一种模式,就是讨好型人格模式,我会对他们更加好,更加的细微更加的周到,让他们觉得我很好。可是呢,事情往往与我想象的背道而驰,我发现当我对他们越是恐惧,越是害怕失去他们的时候,他们反而更加的不在乎我,导致我的内心的空洞就会更大,更加的焦虑,我会觉得自己非常的失败,以前在咨询老师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是一个自我价值感比较低的人,我老是把我自己的成就也好,或者是说我的成败也好,都取决于对方对我的认可,我就是怎么也得不到那个人对我的认可,比如当我发条朋友圈的时候,我发现身边的人都要给我点赞,但是唯独我喜欢的那个人并没有给我点赞的时候,我会很大的挫败感,我觉得我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可是我就唯独得不到他的注意和青睐
2
其中讨好型的人格,会有陷入一个局限,就是会有自我牺牲,让对方觉得记住我的好,这个里面浅藏着台词就是希望得到对方的爱,希望对方来爱自己。这个就是张德芬老师在前面说的,通常有讨好型人格的人,以及自我牺牲的人呢,通常是在关系中处于处于不自信的这种状态,可能你比对方爱得更加多一点,所以在关系当中,常常处于委曲求全的模式。
这种自我牺牲的模式呢,会有陷入一种自我催眠的状态就是很会感动自己,举个例子来说之前我很喜欢一个男生,我有时就会故意夸大,有的时候其实我并没有为他做这件事,但是我就是希望他能感受到我的爱,其实内心的渴望是他能够认可你,他能接受你。就如同张德芬老师说的,我和他的这段关系当中,其实我是处于烈士的因为我渴望和他建立关系,但是呢,却始终没有如愿,所以我一直都在讨好他,一直都在希望能够让他能够多感受到我的爱,但越是这样他越是没有接受,就会触发我内心的空洞,内心的这个继母,空洞就会越大。
3
其实很多时候呢,开心是最重要的,就像是郑乐芬老师说,我们希望被认可被接纳,但其实这个背景可被接纳,它只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符号,但是如果我们本身我们很开心,我们没有必要去故意去维持这个形象,更多的还是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渴望自我认同,被他人认同,那么在这个认同下,我们渴望得到这种保护感又是什么呢?对我而言,不渴望别人关注我,其实我想保护的是我自己不被他人关注的这一个区县,我渴望得到他的爱,我渴望得到他的在乎,可能更多上是因为我没有爱我自己,我不在乎我自己,所以我想要去释放不被爱的感觉,这种不被爱的感觉是一种很酸楚,甚至是。甚至是一种很难受的感觉,不被认可,它更像是不被认可的最高级,他似乎又像是一个按钮,打开了我所有的寂寞的开关我的内心其实是一个极度需要具备保护的小孩,我渴望被人爱着,但是我一直不知道怎么样去爱自己。所以我想对自己说挖你真的很棒,因为你发现了这样一个开关的位置你能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痛苦与爱而不得的感觉之中,我也相信自己一定会成长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