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国学 || 唐诗艺术-20

国学 || 唐诗艺术-20

作者: YangSiR说 | 来源:发表于2023-02-03 05:25 被阅读0次
网图,侵删

06 唐诗的结构①

今天,我们来看看“唐诗的结构”。

结构,在诗歌创作时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为它几乎可以说是一首诗的“骨架”,也可以认为是一首诗的“筋脉”。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所以唐代诗人都非常重视诗歌的结构。

对于“结构”,一般来说,有“外结构”和“内结构”之分。所谓“外结构”,就是指诗歌的“形式框架”。以“律诗”为例,一首“五言律诗”,它就是五言八句,而“七言律诗”就是七言八句。这里的“五言八句”、“七言八句”,就形成了诗歌的外在结构

而与“外结构”相对应的是内结构。内结构讲究的是情感流程、层次推进等与诗歌意义、内涵相关联的诸要素。它的形成与诗歌作者的构思、布局,是紧密相关的。

一般说到唐诗的“结构”,我们关注的大多是诗歌的“内结构”。清人江顺怡在其《补诗品》一书中,讲到了诗歌的结构和布局。他认为,诗歌的“结构”就像是:

名园之树,国手之棋。起复相应,疏密得宜。峰腰去断,水面风移。千岩万壑,尺幅见之。

意思是说,这“结构”或“格局”就好比在园林中植树,得“疏密相宜”;又好比国手下棋,每步棋怎么下,得通盘考虑。最为重要的是,布局时必须得考虑“波澜起伏”,以达到“水面风移、尺幅千里”的效果。

在这样的一个“结构”中,后人经过反复提炼、总结,得出了一个基本的规则起承转合。它要求在一首诗里,特别是在“四联”的律诗里,首联至尾联分别安排“起”“转”“承”“合”的结构模式。

所谓“起”,指的是要“点题”“造势”;而“承”则主要起“承上引申”的作用;“转”,一般指的是人为“制造波澜”,并由此造成跌宕起伏的架势;“合”就是将全诗归纳总结,以启人遐思。

这样的“起承转合”规则,在唐代,并没有人论述过的。但却有相当多的唐诗,都是依照这个规则来创作的。也就是说,后人总结出来的这个“规则”,与唐代诗人的创作是基本吻合的。所以,这个相对恒定的规则就一直这么沿用下来了。

到了明清时代,很多文人又把这个“起承转合”的规则应用于八股文的创作之中,并由此而凝定化了。也正因为如此,“起承转合”也遭到了很多人的批判。有人甚至认为,“起承转合”就是三家村的私塾教师用来教导孩子的方法。“如果以此方法来衡量唐诗,简直贻笑大方”……是不是如此?倒还真的“不可一概而论”。至少我个人认为,存在即合理。这样一个规则的形成,并在很长的时间里延续了下来,那必定有其存在下来的理由。这一点,是很明确的。

在唐诗中,这一类“起承转合”的例子,是很多的。比如李商隐的那首《乐游原》,虽然总共才20个字,但大体上也是遵循“起承转合”的方法写成的。诗云: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在这首诗中,“向晚意不适”,这是一起,点明“傍晚时分心情很不舒适”这个主题。因为“不舒适、不畅快”,于是就“驱车登古原”,出去散散心。这第二句,很自然就顺延着第一句的意思承接了过来。到了第三句,用“夕阳无限好”这么一个非常阔大的景观做了“一转”,以另辟新境;第四句,虽然“夕阳无限好”,可它已近黄昏。这最后“一合”,就把前面“向晚意不适”的那种感觉,进一步的放大、深化了,从而形成一种首尾照应的完美结构。

也有人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句中,申发出更为广远的意义。他们认为“诗人通过自己一己情绪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晚唐时期日薄西山的苍凉境况。”对这种说法,我个人持相对谨慎的保留态度。但不管怎么说,李商隐的这首诗,特别是最后那一合,把诗的意境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相关文章

  • 国学 || 唐诗艺术-20

    06 唐诗的结构① 今天,我们来看看“唐诗的结构”。 结构,在诗歌创作时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为它几乎可以说是一...

  • 国学 || 唐诗艺术⑴

    01 唐诗艺术概论①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而唐诗则是这个“诗国”的巅峰。我们提起唐代,首先想到的文学样式大概就是...

  • 国学 || 唐诗艺术⑸

    01 唐诗艺术概论⑤ 了解了唐诗有这样一种“狂热受众”的情形,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唐诗的发展时段”。 唐代总共289...

  • 国学 || 唐诗艺术⑹

    02 唐诗的“情”与“景”① 在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所谓“天人合一”,强调的就是“人与自...

  • 国学 || 唐诗艺术⑺

    02 唐诗的“情”与“景”② 除了“触景生情”这一种表现手法之外,第二种手法就是“移情于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 国学 || 唐诗艺术⑼

    03 唐诗中的比兴手法① 比兴,是诗歌艺术中最常用的两种表现手法,也是诗歌“之所以成为诗歌”的两个重要特征。中国古...

  • 国学 || 唐诗艺术⑾

    03 唐诗中的比兴手法③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兴”。 什么是“兴”?兴就是“借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 国学 || 唐诗艺术⑵

    01 唐诗艺术概论② 接下来我们考察第二个问题,“从唐诗的作家、作品及唐诗的繁荣,与唐诗取得如此艺术成就,这两者之...

  • 国学 || 唐诗艺术⑶

    01 唐诗艺术概论③ 唐代的优秀诗歌非常多,我们随口就能吟诵出一些非常优秀的诗句。 比如“写景”的诗句:“春江潮水...

  • 国学 || 唐诗艺术⑷

    01 唐诗艺术概论④ 前面说到,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唐诗的繁荣、唐诗艺术成就的取得,与受众的审美期待,有着直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学 || 唐诗艺术-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tvh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