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小青
全文约4000字,阅读时长约8分钟
01
家长的心声:
“我爱孩子。为了给他一个家,我要含辛茹苦地背负30年的房贷。“
“我爱孩子。为了他,我加班加点、周末学习,舍弃了原有的娱乐时间。”
“我爱孩子。因为我满足了他所有的需求,给了他最好的东西。“
“我爱孩子。为了给他最好的教育,我给他报了最昂贵的补习班。”
“我爱孩子。为了他,……”
是啊。
初为人父母的我们,还尚未尝尽自由所带来的欢乐,便撸起袖子忙着为下一代奋力拼搏。我们把最好的奉献给孩子,把最苦的留给自己。也许你会说,自己正如困兽之斗;也许你也会说,自己痛并快乐着。我只想说:“我懂你!”
但,在我们竭尽所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时,也不要别忘记在内心深处留下那么一点点属于孩子的空间——这里,用来倾听他们、解读他们、理解他们。
如果你总是长期筋疲力尽、精力透支,回到家后无心陪伴孩子,那么就很有可能已经偏离了人生主线——你给的,却不是孩子想要的。
02
我小时候,最期待的事情是:爸妈不要吼我们;爸妈不要吵架;爸妈要开开心心;爸妈多陪陪我们;想听爸妈讲故事;想听爸爸唱河北梆子……
没有一个愿望是昂贵的,也没有一个愿望是需要父母背负一生的债务才能实现的。每一位成人,都是由童年过度而来的,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和「陪伴」。
父母的理解与陪伴,就如同阳光和雨水,是滋养小树茁壮成长的必要条件。
如果一个孩子脾气暴燥,很可能是因为他缺乏被理解; 如果一个孩子叛逆,很可能是因为他充满了无力感;如果一个孩子内向拘谨,很可能是因为他缺乏安全感或充满孤独感。这种种的不良情绪和不良表现,都与父母理解与陪伴他们的质量息息相关。
更可悲的是,很多经济条件优越的父母,还会将孩子的教育全部外包出去:保姆、托管、课外班、补习班……。但你是否了解,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只有父母的关爱与理解才能使他们一次次续满空杯,一次次重获安全感,以应对随之而来的种种困难。
03
很多职场中的朋友会说:“我每天忙得团团转,真没时间陪孩子。”
是的,身为同道中人,我感同身受。
难道,真的没有好办法来合理地平衡家庭和工作吗?
当然不是。
所以今天小青陪你聊聊:如何用较少的时间,满足孩子被陪伴的需求?
说起「陪伴」,我们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时间”维度。
我表示赞同。因为陪伴本身,必定需要我们投入时间。如果根据时间长短来划分,那么陪伴便可分为“长时间陪伴”和“短时间陪伴”。
但陪伴本身还有另一个经常被绝大多数人忽略的维度——即“质量”。
陪伴的方式各式各样,你可以看着韩剧陪孩子,也可以全身心投入。所以,如果我们依据质量高低来划分,那么陪伴就可以有“高质量陪伴”和“低质量陪伴”。
而值得庆幸的是,「高质量陪伴」完全可以帮你解决“平衡家庭和工作”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高质量陪伴,不仅能充分满足孩子的需求,还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你所投入的时间。如果你管教有方,甚至可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感到愈来愈轻松,而孩子也越来越懂事。
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说: 父母陪伴孩子的质量与所需投入的时间成反比。即:父母陪伴的质量越高,孩子需要陪伴的时间就越少;父母陪伴的质量越低,则孩子需要陪伴的时间越多;如果你一直没能抽出时间,那很可能出门前双方的博弈,会令你痛苦不堪。
这是不是让你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甚至颠覆了以往的认识呢?
很多家长往往通过冷漠孩子,求得片刻宁静。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世界里会觉得,如果跟孩子玩得热火朝天,就会使孩子变本加厉地粘人。但实事并非如此。
我从来不在小豆丁面前遮掩出门这件事。相反,我总会非常礼貌地告诉他:“小儿子,我要去跑步咯!”“小儿子,我要去上班咯!”绝大多数情况,他会欣然同意。虽然偶尔会有不情愿,但稍加安抚就能万事大吉。
为什么小豆丁很少粘人呢?
因为我选择了「高质量」的陪伴他,所以他反倒不会依赖我。
04
那,究意什么是高质量陪伴呢?
请注意关键词「高质量」,这是高质量陪伴的必要条件。
高质量不是请你陪孩子看动画片;不是要你边玩手机边敷衍他;更不是像脉动广告一样,人在魂却丢了,用“嗯”、“啊”、“哦”、“真棒”来随意应付他。
高质量陪伴需要我们全情投入,而且要以孩子的方式进行交流。无论是倾听孩子,还是陪他游戏,都是增进亲子关系的最佳方式。
在我们与孩子充分互动的过程中,就能很好的平复他们绝大部分焦虑感,同时能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从而重获安全感。
或许有家长会质疑:“我是孩子的父母,是他最亲的人,为什么还要特意表达爱呢?孩子应该知道我爱他呀。”
这个质疑是有道理的,但他只局限于成人的理解范围。如果你还记得,婴儿时期的孩子,常常因为你离开他的房间而哭闹不已,就应该明白孩子并不充分信任你。
另外,小豆丁就经常质疑我对他的爱。每当在我忍不住发脾气的时候,他都会瞪大眼睛问:“妈妈,你不爱我了吗?”这真是个极好的提醒。
美国的科恩博士把亲子之间的联结过程比喻成爱的续杯。
我们可以把孩子想像成杯子,而父母就是爱的水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与烦恼,他们的杯子也会随之被抽空。如果父母总能及时用爱帮孩子续满杯子,那么他们就能重获力量和勇气,去面对那些无法避免的问题。
如果父母没能及时为孩子续杯,孩子就会感到无力与孤独,从而失去安全感。他们要么变得懦弱不堪,要么变得叛逆无度,这都会令人头痛不已。
高质量陪伴,就是不断地往孩子杯里续水的过程。我们续的越多越及时,孩子就能及时获得更多的安全感,从而更有力量减少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而这时,他们就不再完全依赖于父母了。
05
举个例子:
天已很晚了,父母还没有回家。不同的孩子,就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表现。
有的孩子会不断地给父母打电话:“爸爸妈妈,你们在哪儿?你们什么时候回家?你们能不能快点回来?”这通常会让一些父母觉得孩子是多么的“爱”他们。但实际上,这是孩子典型的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有的孩子则会显得很平静,不会表现出任何焦虑情绪。一些感性的父母会误以为孩子不够爱他们,所以才会漠不关心。而事实并非如此,正由于孩子拥有极大的安全感,才没有表现出过分担忧和不安。因为孩子知道,父母会回来的,父母是深深爱着他的。
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则很容易产生不必要的遐想:“万一爸妈不回来了,怎么办?”“万一爸妈不要自己了,怎么办?”。无数个“万一”萦绕于心,使得他们忧心忡忡。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在我出门时,小豆丁从来不会“抱大腿”,而我也无需遮掩躲藏。
不是因为小豆丁不够爱我,也不是因为小豆丁成熟懂事,而是因为我用高质量的陪伴满足了他,用高质量的陪伴使他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小豆丁坚信:“即使妈妈外出了,妈妈也是想念我的,妈妈也是爱着我的。”
06
当然,并非每次出门都那么顺利。
偶尔,小豆丁也会请求我:“妈妈,你别走!”
这个时候,我不会硬着头皮夺门而出,而是放下包,抱起他,和他聊聊天,或者干脆陪他玩一个简单有趣的小游戏。因为我知道,他不是在无理取闹,而是在用焦虑情绪提示我:“妈妈,我的杯子快要空了,我需要续水。”
不论我选择怎样的续杯方式,都不会占用过多的时间,通常五分钟内就搞定了。游戏结束后,他会很开心地同我说:“再见!”。所以,出门前我会预留游戏时间哦。
很多父母通常在这个时候,会选择强行出门或者偷偷溜走。这些错误的处理方式,会抽走孩子杯里更多的水,甚至会抽空,对小一点的孩子来说,简直是一种灾难性的打击。
强行出门,会让孩子更加错误的坚信——“爸妈不要我了。”“爸妈不爱我了。”
偷偷溜走,会让孩子容易患得患失——“说不定什么时候,爸妈就悄悄走了,再也不回来了。”
由于你的不恰当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极度的恐慌和不安全感,这只会让你下次出门难上加难。
除了高质量陪伴(倾听与游戏)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能让孩子“不粘人”呢?
真有!
那就是——让孩子感到自己「被需要」。
什么意思呢?
如果我们能让孩子充分感觉到,父母需要他,父母离不开他,就会让孩子获得极大的安全感,从而摆脱焦虑。
继续拿上述案例举例。
游戏过后,我会对小豆丁说:
“哦,小儿子。我真不想去跑步,因为我不想离开你。”
“你一定要等我回来哦,一定要等我哦,我会尽快回来的。”
这时,小豆丁会美滋滋地点点头,说“嗯,好的!”
我的不舍并没有成为小豆丁的负担。相反,这让他感到心满意足,从而更加愿意配合我。
如果想让孩子不粘人,那就给孩子更多「被需要」的感觉吧。
07
有人说,孩子在童年无忧无虑。但那只是因为人类有遗忘痛苦的能力罢了。
孩子从一出生,眼前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他们不仅要探索和适应整个生存环境,还要学习语言和各种生存本领。这才是真真正正从无至有,从零到一的匍匐前行啊。
我们无法切身体会孩子在成长期间,究竟会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但孩子们一次次用行动展示出他们过人的顽强和勇气,是否震撼到你的心灵了呢:他们无数次跌倒,无数次爬起;无数次失败,又无数次重来……
但孩子不是super man,他们也会有无助和孤独的时候。这时,杯子里的水被一点点抽空,他们急需父母的爱与陪伴。
这个时候,我们真的无比忙碌,于是选择袖手旁观吗?我们眼中的工作真的要比孩子的成长更为重要吗?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弱点,比如自卑、容易焦虑、不擅于交际、躲避权威等等。这些问题通常与童年经历有关。它们并没有随着我们18岁生日的到来,duang的一声消失匿迹。反而是,它们如影随形,堵塞了我们的升职通道,甚至影响了我们的生存质量。
如果你的人生目标不是给孩子一套房子,而是培养有能力买十套房子的优秀孩子;再或者,如果你的目标不是给孩子留下多少位数的存折,而是给孩子享受幸福生活的能力,那么,就多陪陪孩子吧。如果时间有限,那不妨试试高质量陪伴并赋予孩子被需要的感觉吧。相信你一定不会辜负使命。
文章的最后,感谢各位的阅读。
我是小青,在公众号等你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