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约练后没有及时写反思,今天补上:
站在观察员的角度,我比较清楚地看到了咨询师把握角色时的克制。
所谈话题属于一个双方都熟悉的领域,咨询师更是走着丰富的经验,但咨询师基本没有提建议,而是不断地推动来访者自己思考,这样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来访者中心的沟通模式,让来访者自己在探索中寻找方法,逐步突破,获得我能感。
咨询结束后,咨询师反馈自己感觉好像咨询不完整,我想这可能跟目标的具体化不够有关系。目标太大,涉及面太宽的时候,我们不可能一次性说完说透,所以及时的梳理、澄清、确认和选择很重要。比方说怎样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能力与哪些方面相关?这些方面能否一次谈完?不能的话该怎么选择,先谈哪一方面?经过这个选择之后,目标就更具体,更清晰。在这样一个目标的指引下,单次咨询自然会更完整。
来访者的疑问是:为什么咨询师不能给建议呢?首先,咨询师并非全能,不可能对各行各业都熟悉,外行无法指导内行;第二,来访者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他们所处的环境也都有其独特性,解决问题的办法也需要量体裁衣,衣服是否合身由穿衣者说了算,而不是做衣服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