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番的两期文章中,我们通过《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电影中主人公的异常表现,近距离的观察了老年痴呆症老人的“妄想”与“幻觉”。在本篇文章中,我们继续透过影片中主人公的生活,关注老年痴呆症老人的另一个“特别但常见的表现”— “人物错认症候群”。
影片叙述中,老人有两个女儿:现在照顾他的女儿安妮,及因发生意外已经离世的露西。
影片主人公第一次看到女儿安妮请来的看护劳拉,便问“我们在哪里见过吗?”随后还热情地邀请劳拉喝酒,并向她展示自己的踢踏舞,心情非常愉快。第二日,老人对劳拉说:“太不可思议了,你长得太像露西了”。当晚,老人在梦里见到了自己躺在急救室里的女儿露西,而梦境中露西的样貌是和劳拉一模一样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21617/8752111eead31e85.png)
第三天早上,老人对女儿安妮说自己很喜欢与劳拉相处。但是,过了一会,今天的“劳拉”一来到家中,老人便不认识她了,直言:“我中意的那个人呢?我不想让她来照顾我,这件事说不通啊。”扭头回了房间。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21617/10b8a28142c2fab6.png)
很多人会讶异于老人突然“翻脸不认人了”,也会因此会定义“老年痴呆症就是这个样子”。那为什么会“翻脸不认人”呢?以及老年痴呆症老人的“这个样子”,到底是什么样子?
老人把看护劳拉认成了自己的女儿露西,这种人物辨识上的“张冠李戴”,或者说把桃子看成苹果,并不是糊涂或者生活常识低下的表现,而是认知障碍的表现,更具体点来说,影片主人公出现了老年痴呆症老人常见而典型的异常现象—人物错认症候群。
那么,什么是人物错认症候群呢?
人物错认症候群,指的是对人物面孔的辨识能力发生障碍,将陌生人当成熟人,或者反过来将熟人当成陌生人的症状。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21617/5efadcea5f67b4b9.png)
据调查研究表明:老年痴呆症老人中有90.5%会出现精神·行为症状,而在这其中36.2%出现过人物错认的情形。所以,人物错认症候群在老年痴呆症老人的异常现象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而在老年痴呆症的众多类型当中,尤其以阿尔兹海默型老年痴呆症的老人以25.4%的人物错认比例,居于各类型老年痴呆症之首。
人物错认症候群发生的原因很多,有定向能力、记忆能力障碍产生的人物错认,也有因视觉发生错误而产生的人物错认,还有因谵妄等突然出现的时好时坏、并伴有亢奋、抗拒行为的人物错认,可谓多种多样,不易区分和甄别。
但如果家属或者照护者不能准确辨识,且合理应对人物错认带给老人和自己的影响时,除了会让老人弥漫性的出现情绪上的不安、不稳、有攻击性等精神·行为症状之外,对家属和照护者自身而言,通常也会因此感到恐慌、迷惑,去异化、厌烦和妖魔化老人,还会去否定老人,与老人争辩。但我们都知道,越是否定老人,越会增强老人的反抗性和攻击性。长期以往,照护目的无法实现,反而家属、照护者与老人之间的隔阂、矛盾会越来越深,双方的关系随时可能会升级成为对抗,继而给整个家庭带来更大的照护压力。
所以,面对这样一个老年痴呆症典型、常见的异常现象,正确甄别人物错认症候群的类型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应对,是极为重要的。
那么,人物错认症候群具体有哪些类型和特点呢?
第一,卡波格拉斯症候群
在日本早些年的时候,也称为“替换错觉”症候群,指的是误认为“自己身边的人被其他长得像的人给替换了”这类妄想。过往中,这类问题往往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等,但后来的研究表明,这类问题在脑部出现病变的老年痴呆症老人身上也同样出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21617/e9a68e8fd28f9a7c.png)
在爱知介护的机构里,也出现过这类情况。一位阿尔兹海默症的奶奶,在一次机构里的聚餐中,奶奶突然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先生,你今天不要喝酒。”工作人员问:“你说的先生是谁?”老人回答了一个名字,后面我们跟家属做了了解,是老人丈夫的名字。从那之后,我们就开始注意老人人物错认的问题了。有时老人会和这个工作人员说:“等下吃完饭我们就一起回家。”有时老人会说:“这是我先生,每天都陪我在这里”。很显然,老人把工作人员误认为了自己已经过世的丈夫。虽然,我们工作人员与老人的丈夫长得并不像,但通过跟家属沟通,了解了他们的身材有相似之处,所以我们判断老人才会把两者的形象搞混,在脑海里把丈夫的形象体会按到了工作人员身上,出现了“替换错觉”。
影片中的老人也是这种情况,由于女儿与看护的外貌形象有相近之处,所以将看护替换为了自己的女儿。但这种现象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所以当替换错觉的症状消失后,老人发现看护并不是自己女儿的时候,他对看护人员一直以来的抗拒就表现出来了。
如果在照护过程中遇到“替换错觉”,不要急着否定老人,试着改变下当时的生活场景,让被替换的人暂时离开,过段时间再出现,老人的错认或错觉没有了投射对象,症状便会很快好转。
第二,幻影寄宿者症候群
主要指的是“觉得别人住进自己家中”的症状。例如,老人有时会说:“有个人在屋子里”,“有很多朋友来做客”等。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如果老人描述的是“我看见有人进了我的房间”,那么这可能是脑部病变引起的幻视,但如果老人并没有看到人,只是感觉到有人在屋子里,那就是幻影寄宿者症候群的表现。
特别提醒,因为这类问题往往合并谵妄等其他精神症状,如果在照护过程中遇到,家庭和养老机构都要尽快求助精神科的医生。
第三,镜像错认症候群
在很多关于老年痴呆症老人的新闻报道中,时常会看到这类事件。例如,老人和镜子里的自己吵架,老人以为镜子里的人挡了路,老人给镜子里的自己喂饭,与镜子里的自己对话等等,这类情况通常是认知功能障碍引起的退化,在老年痴呆症老人当中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症状表现就是镜像错认症候群,其主要表现就是“无法分辨镜中的人就是自己,把镜像中的自己,误认为别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21617/4adfa5b616034d79.png)
遇到这类的情况,镜子显然就是刺激源,那将镜子取走,或者让老人不接触到镜子,这个问题也就不凸显了。
第四,电视错认症候群
主要指的是老人将电视画面与现实生活搞混,会对着电视里的人物说话、发脾气等。
2019年,我们爱知介护机构里的老人有一次在看美食节目时,一位阿尔茨海默症晚期的爷爷就对着电视里的人开始说:“你在干什么啊?”他发现电视里的人没有回应他,便开始大声说:“你这个衰人,做什么好吃的,也不给我分一点!”
这位老人的表现便是“电视错认症候群”。现场的工作人员拿来了一些零食,陪伴老人,到看不到电视节目的地方聊起来他之前的工作,很快,老人的注意力被转移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综上,老年痴呆症老人的“人物错认”表现是也多种多样的。那么,在日常照护的过程中,除了上文提到的一些简单方法,还要掌握哪些原则来应对老年痴呆症老人的“人物错认”呢?在这里,笔者仍然要告诉大家,出现“人物错认”的原因很多,我们先要根据上述的类型和特点去寻找原因,明确了原因之后,笔者总结了以下应对原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21617/f42765f48a247a33.png)
第一,不恐慌、不焦虑。照护者在遇到老人出现“人物错认”时,往往会被吓到,觉得老人疯疯傻傻、神神秘秘,但当这种恐慌焦虑传导给老人时,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形成新的刺激源,加重老人的异常问题。
第二,不消沉、不悲伤。老人出现“人物错认”,尤其是出现“连家人都不认识了”这种情况时,家属们往往心里难过,觉得眼前的父母,自己已经不认识了。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情绪的低落并不能解决老人的问题,反而还会影响对老人的判断和理解,让照护出现问题。你要接受这是病,无可回避,只能面对的信念。
第三,不否定、不修正。不要总是想去否定老人,让他们去接受我们的说法,这是不可能的,这也是有害的,会激化矛盾的。我们应该要走进他们的世界,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去看待问题,理解问题,然后转移注意力和焦点,再来解决问题。
在下一期的文章中,我们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虐待,为什么是从家属和家庭内开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