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听到过一位老奶奶提到她们那个年代,不似今日的繁华,留下的只有一片狼藉,让人不忍回忆。
老奶奶说她们那个时候哪里会这么轻松。每天不仅要早早起床干活,每天还要担忧着吃什么。
《一九四二》这部电影仿佛把我带到了当时的年代。那个时候战争还未停止,而饥荒更是成为了当时的扼杀群众的主要原因。
电影开端就有一段介绍。这熟悉地河南腔调给了我一股莫名地亲切感,可是电影里的内容却让我地内心深处久久不能平静。
土坯城墙上有个当时的大地主一直在敲锣打鼓地喊着:“快来人呐!有人抢粮食了!快来寨墙防贼啊!”
可能说遇到土匪来抢劫或许那么大的阵仗也不足为奇,可是来抢粮食的却都是附近的乡里乡亲们。
“咦!这不是刺猬么,你小时候嫩娘带你来咱家捶布,你忘啦!”大地主明白他们的来用意,可是只能套着近乎拖延时间。
男子没想撕破脸皮只能大声喊道:“大爷,没有别的意思,饿啊!”
“咦!那这样吧,大爷我一人给嫩一担小米,你带着人去别处寻寻吧!”财主想要破粮消灾,只能退步让其领头人同意。
“大爷,既然来了就啥也白说了,今天哪,就在嫩家吃了。不管吃多少,哪天灾情过去了还你还不中嘛!”这一股河南腔调让我觉得这并不是一部饥荒剧。
地主眼看着无济于事,也只能忍痛让众人来到家里吃饭。可是他明白如果不给那他们粮食,他们指不定会做出什么。
一众人心满意足的在此吃吃喝喝。可是地主让报官的人回来却大声嚷嚷着边界有日本军队把控着,自己无法去喊兵队过来管束这些个乡亲们。
听了这话那这些乡亲更是不依不饶地要跟地主算账。几番动手下财主的儿子死了,家里的粮仓也被抢的差不多了。
《敦煌变文集·燕子赋》:“人急烧香,狗急蓦墙。”
所谓人要是急了什么事也就不管不顾了,不然饿死,不然被打死。索性一股脑就开始抢夺起来了。
可是即便是饥饿,也是我们这代人从未能理解的,那就是——河南大饥荒。
这部电影不仅讽刺了当时的人民政府,更是让人体验了一种什么才叫真正地逃荒!
这时灶台旁站着个胖乎乎又可爱的女孩儿,她天真的问着爹爹:“爹,啥叫逃荒?”男子回答:“没有吃的了,你愿意饿死么?”女孩回答:“不愿意饿死。”男子告诉女儿:“不愿意饿死,出去寻吃类,就叫逃荒。”
一九四二年,整个河南足有三千万人都在经历的饥荒时代。其中豫南豫北受灾严重,各处灾民都游走在逃荒的路上。
他们有运气好的能走上一些时日,运气不好的便死在了半路。其中有家人的可能就地埋葬,相对于没有家人的就躺在路边任那野狗撕咬着尸体。
刚开始手中还有些粮食,可日复一日便只能就地取材吃柴火、树皮、叶子、杂草等来充饥。忍不了饥饿的女子,只能碰到当地的买家把自己卖了,好给家里人换来五升小米的活路。
一路上天寒地冻,寒冷刺骨的天气深深地拍打在每一个人脸上。许多人身上的棉衣棉裤更是因为长久的赶路变得破旧不堪。
去往逃荒的路上时不时还要被r本飞机进行轰炸。看着一个个亲人饿的饿死,炸的炸死,场面极其惨烈,所有人痛苦哀嚎……
离家三十一天,行走二百二十公里……
离家四十三天,行走二百八十公里……
离家五十七天,行走三百二十九公里……
离家六十一天,行走三百五十公里……
离家七十三天,行走四百一十公里……
离家九十三天,行走四百六十三公里……
离家一百零五天,行走九百一十公里……
一路上为了活路卖女儿、卖老婆。更是有为了活路出现人吃人地说法。在得知即将要到达救命的地方时他们不知道有多么高兴,可是政府每天不断的利用火车运送,还是来不及救灾所有群众。
无奈灾民全部选择天黑等到警戒防范没那么严厉时,偷偷爬上火车方便更快地抵达陕西救灾区。
离家一百零六天,离家一千零二十公里。平安抵达陕西时,却没有得到任何救济,反而要被驱逐回去。灾民纷纷跳下火车,他们不顾一切的来到了救灾区,不想再回去等死,唯有跳下火车保命。
足足一百零六天,天寒地冻的岁月里,他们经历了挨饿受冻、妻离子散、亲人离世。
据政府上报,此次河南大逃荒死亡人数一千零六人,实际人数——大约三百万人。
这些经历我无法体会到是有多么艰难。或许说我遇到的困难在一九四二河南大逃荒事件面前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我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幸福、安逸的时期。但更为身在一九四二年时期的逃荒者们感到难过。
只能说在天灾面前我们人类太过于渺小,更无法与之抗衡。只希望日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66471/7e06f559a38c09a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