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七)——《董卓进京述论》02

读书笔记(七)——《董卓进京述论》02

作者: 已锁定 | 来源:发表于2024-05-18 10:33 被阅读0次

关东清流士人集团中当然包括一些在之后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袁绍和曹操,而曹操的身份又更加特别一些,他不能算作清流,陈文中将称为“浊流”,陈寅恪先生著作中称曹魏为“法家寒族”政权,但是面对凉州武人集团对于当时天下局势的改变,曹操的态度无疑仍然处于整个关东清流士人集团的范围之内,曹操的特殊性及其在以后历史中的种种选择,这是更加深远的问题。

在此我们也看到,在观察一段重要历史时期的时候,我们经常不得不追溯到之前的历史阶段,也不能不接顺之后的历史发展,具体到董卓入京,董卓本人作为三国历史中第一个大人物,他的昙花一现和覆灭,往前于东汉末的种种结构性问题密不可分,往后又对真正意义上的三国时代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上述两个集团之外,洛阳朝廷中,此时宦官集团刚刚遭受灭顶之灾,何进虽然被杀但是何太后尚在。陈文明确指出,这个时期的汉朝廷,其实暂时回到了东汉历史中的常见形态,即太后临朝听政的状态之下,如果这种状态得以延续(至少几年时间),太后临朝的态势得以稳固,那么看似衰落的外戚和宦官两股势力必然重新发展并扩张,这两股势力架空皇权互相争斗之势也必然重现,这是董卓进京之时东汉政局和洛阳朝廷沿内在逻辑发展的潜在道路,也即一条“可以设想的道路”。只不过,何进在失去理智的状态下召董卓、丁原进入京畿之后,一股强势力量进入洛阳并阻断了历史走回东汉老路的可能性。

董卓的行为及其逻辑

董卓进京之后的两个关键性政治举措:废少立献以及逼迫何太后归政,其意义都在于根本改变东汉中后期政局的循环,即彻底摧毁外戚干政的根基,同时彻底将皇帝傀儡化并对皇帝-宦官集团的发展严密监控,这些举措当然都是出于董卓自身的政治诉求,最低限度来讲也是成为王莽(篡汉前)一样的朝廷实际控制人,最终目标则无疑是代汉自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董卓对于朝政的改造也确实达成了一部分关东士族集团的诉求(也或许可以说顺应了一部分天下汹汹的公议),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士族集团对于董卓当然以不合作为主流,但是,留在洛阳朝廷的士族与董卓的关系,也大有可反思之处。

相关文章

  • 读经典:《 三国演义》中我以前没注意的小事(三)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1、大祸害董卓是怎么进京的 在古代,边将无诏是不能随便进京的。董卓是国...

  • 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之四十八

    董卓进京 汉少帝时,宦官专权,朝政混乱。何太后的哥哥何进密召董卓进京。可是事情事先暴露了,宦官一怒之下杀了何进。消...

  • 董卓与董卓余孽

    董卓与董卓余孽 大将军何进欲消灭内廷宦官,袁绍建议何进,密令西北军阀董卓率军进京,内外施压,联手剿灭内廷宦官。但曹...

  • 李儒——站在董卓身后的优秀谋士

    李儒,西凉刺史董卓的女婿,也是董卓最器重的谋士,大将军何进为了对付“十常侍”,召外地军阀进京,他随董卓一起进入洛阳...

  • 董卓之死

    东汉末年,皇权衰落,宦官干政,为了对付十常侍专权,重振朝纲,大将军何进引西凉军董卓进京勤王。凉州军阀董卓,年...

  • 省部级乌纱头上戴

    董卓进京之后,独揽大权,废汉少帝而立汉献帝。满朝文武,噤若寒蝉,唯有袁绍与董卓针锋相对,横刀作揖,扬长而去。 当时...

  • 董卓故事(二)

    董卓故事(二) 董卓在刚刚进京时,很是信任尚书周毖和城门校尉伍琼,把他们所推荐的韩馥、刘岱、孔伷、张咨、...

  • 第七回·引豺狼董卓进京

    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 这几句说的是何进无谋。大汉朝天下传到汉桓帝、汉灵...

  • 三国演义第2章董卓干涉皇室

    东汉末年灵帝驾崩,董太后和何皇后因为不和,所以何进召来了董卓。在等着董卓进京前,何进被董太后和太监张让杀死...

  • 董卓进京 肃说吕布(三)

    何进问发笑原因,曹操说∶“要杀宦官,应该先除为首的宦官,只要一个狱吏就够了,何必纷纷召来外兵呢?”何进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七)——《董卓进京述论》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uiw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