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你啊!怎么还在玩游戏呢?马上就要开学了,你再这样下去,高中都考不上。你看对面楼的那个谁……”堂妹又开启了喋喋不休絮叨模式。
十四五岁的男孩正是青春期叛逆的时候。她儿子一听妈妈又这样子的责备他,当然不乐意了,嘴里嘟囔着说:“妈妈,你又在拿我跟别人比,我今天的作业都做完了……”
堂妹:“作业做完了,你就玩游戏啊!就不能看书啊!你看看你期末的考试成绩,还好意思玩啦……”
以上的一幕,相信很多家庭都经历过。
贝弗莉.恩格尔在《这不是你的错》中指出:不断的批评、辱骂、轻视,不合理的期望以及其他的情感虐待,会像身体伤害和性伤害一样给人带来创伤和羞耻感。
情感虐待造成的伤害,远比其他形式的虐待更为长久。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一直被打压、否定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心理上也极易产生自卑、有羞耻感的表现。
有这样的一句话:你童年越缺少什么,长大后越渴望得到什么。
可见,和过去的自己和解,接纳自己才能走出童年所受的伤害。
一、用慈悲心治愈羞耻感
悲悯是触碰和感受他人的痛苦,而自我悲悯则是触碰和感受自己的痛苦。也就是说,你跳出来圈外,要像对待遭受痛苦折磨的人那样,接纳和支持自己。
二、接受他人的悲悯
很多童年受过情感虐待和伤害的人,能够理解别人的童年经历,却无法原谅自己,喜欢把过错归咎于自己。其实,接受他人的悲悯才能真正治愈童年的那些灰色记忆。
总之,只有接纳自己、认可自己,走出童年的伤痛,才能疗愈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