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振宇真的是大忽悠吗?
近期是知识付费被妖魔化最严重的一段时间。
一篇《罗振宇永远不会告诉你的秘密》巧妙转为《罗振宇的骗局》,一时风靡朋友圈。文章旨在批判以得到APP、喜马拉雅、知乎、小密圈、分答等为主的各种知识付费产品。认为很多人花了钱,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提升。
略看文章确实有理有据,这也是很多围观群众争相转发的原因。
文中作者说:"罗胖确实十分懂你的焦虑,但他永远无法治好你的焦虑,他只会不断挑逗你,给你制造焦虑。"
“我们是有知识焦虑症的,这是面对新知识、新信息和知识更迭态势的一种匮乏感,因为担心自己知识匮乏而落后于社会和他人,从而产生了一种心理恐惧。”
而知识付费型产品一直在制造和加深这种焦虑感——在互联网技术下,一天更新的信息超过了过去100年的信息量,所以每个人必须要快速获取知识。——而当罗振宇告诉你,“得到”就是把知识嚼碎了给你,快速把你变成最好的自己。
可实际上,《罗振宇的骗局》会告诉你:
大部分追逐知识付费的人所得到的结果是:一开始,觉得很有启发很有用,看完的一瞬间觉得自己受益匪浅。可时间长了,我才发现:我的认知并没有由此而提高,我的思维并没有由此而升级,我的知识和技能依然在原地踏步。
这段话确实杀伤力百分之百,不少人都会点头称是。
但是这个锅,我想,罗振宇是不会背的。
2、先别急着怼知识付费,或许只是你打开方式不对!
《罗振宇的骗局!》一文列举了得到的三宗罪:一,“知识付费”只是让用户多了一个在朋友圈装逼、假装很努力的方式;二,传授的知识常常“药不对症”;三,传授的知识“是未经你思考的”。
这三宗罪仔细想想还真是挺冤枉人的。
首先,第一宗罪纯粹是用户心态的问题,与平台无关,就像有一些人去健身房拍个照就回家,假装自己很爱运动,这个问题能怪到人家健身房的头上吗?
其次,用户水平层次不齐,不论什么平台都无法保证对所有人“对症下药”。就是读一本名著,因个人知识和经验不同,理解和感悟也会有高低之分。再者,要解决这问题也不难,要知道用户是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付费内容进行选择性学习的。
最后,传授的知识是“未经你思考的”,这就说到了关键。很多人出现“思维惰性”,为了平息“知识焦虑”追求大而全的信息,但实际上那些知识都没有通过内化,更不会运用。而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怪不到平台身上。
“如果学习者不愿意深度思考,只想获取现成观点或结论,再好的学习平台也帮不了他,即便是系统化学习所得也只是流于表面。”——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有次和一位朋友聊天,他时不时爆出一些观点,看起来很厉害,但是我再和他深入探讨下去,他就懵逼了。这就是“不求甚解”的学习,再好的平台也拯救不了的。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流于表面、未经思考的学习,大抵如此。
3、通过知识付费让自己升值的三原则!
那到底应该如何学习呢?
我个人也是得到的用户,听过一些书和音频内容,也在《十点课堂》和《喜马拉雅》上买了一些课程,在简书课堂上也参加了韩大爷的写作训练课程。当然,也看书。就周围人给的反馈而言,我确实得到了很大提升。
知识付费平台,打破信息不对称,让每一个犄角旮旯的人都能跟随最精英的人学习,获得他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提升自己在某个领域的才能。这是时代的进步。
所以我们不应该一味反对“罗胖们”,而是应该思考到底该如何通过学习让自己真正升值?
提供几个原则,供大家思考,说得不一定全面,至少能够抛砖引玉为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第一,少即是多。
“打开电视,看到别人英语流利如老外,他坐不住了,下了一个英语APP,走路、做饭都戴着耳机练习听读。
打开公号,读到《这个世界正在惩罚不学习的人》,他坐不住了,赶紧买回一摞书。
刷刷知乎,他又一声惊叹:“这个人的回答好专业好高深,我差太远了,不行,我得订他专栏。”
——摘自《罗振宇的骗局》
是的,激情总是短暂的,没多久你就会觉得英语太难学了,转而就放弃了。书架上满满的“智慧”,可你总觉得没时间看,不得不感叹“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
以上这些情形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急于求成,希望一转身就变成一个英语高手走出去亮瞎别人的眼,或者快速获得那些大牛的思维能力和专业水平。可是,亲爱的,任何重要的能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又有哪位人前的牛人大咖不是经过多年苦熬修炼呢?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像热锅上没有方向的蚂蚁,真不如为自己做好定位,找准2-3个目标。然后唯一要做的,就是坚持下去。
精耕细作,胜过遍地种草。
第二,深度学习。
大部分人的时间都被碎片化了,这是难以改变的现状。其实碎片化时间的学习并非没有效果,而“碎片化精力”的学习却很难见效果。
碎片化精力,指的是一心多用,比如一边走路一边听得到,或者起床洗漱的同时打开得到专栏。我们以为自己高效利用了时间,效率其实非常低,“浅表学习”那些“未经大脑思考”的内容,意义不大。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在同时做两件事情以上的时候,人无法保持专注,思维之门也就无法完全敞开,所有知识的学习也只是学到了表层。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讲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因为他自己也没太想明白。
我自己就有很深刻的体验,同样的内容,我在洗衣服的时候听和专注状态下听,得到的启发和思考相差十倍以上。对于优质的内容,我会听好几遍,直至完全吸收理解、融会贯通。
在学习的时候,还要多问“为什么”、“怎么样”,比如你获得一个观点“当有同伴朋友乘车时,青少年开车的速度会明显加快”,也许你以为这就是“知识,其实不然,多问一句“这是为什么”得到的解释,会比单纯说出这个观点,内容要丰富得多。
第三,实践是永恒主题。
你知道了不叫知识,真正的知识是去运用实践,改变工作和生活。
拿我自己来说,以前也看了不少书,脑袋也有些货,但好像就是那种“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感觉。关键就在于缺乏行动。
我现在的读书习惯很简单,每每看到什么好的方法,首先联系实际,看能否运用。对我来说,只要这本书改变了我的行为结果,这本书就读得有意义。
最后,希望正在读文的你,真正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有用的话不妨“喜欢❤”下我,在难以坚持的夜晚,我都会来看看你~
女神翻书:一个漂亮未遂的斜杆女青年,个人知识管理领域的老司机,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不好为人师,但偏是一枚知识分享讲师,现在简书分享我所读所学,将“知识料理”呈现给各位~
热文快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