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维诗歌中的禅理
主要体现在:“空”和“寂”。
受母亲的影响,王维从小就有崇佛思想。再加上中年后遭遇到的挫折和屈辱,更常常让他身心沉浸在佛教的精神王国当中,以求得一种超脱。佛教有禅定止观的修行方法,就是通过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洞察来体悟常理,从而摒除杂念,久而久之达到身心自如、观照成名的状态。
我们在读王维的诗的时候,总感觉他是一个孤寂的人——常在山林里面,或者是坐在那里弹琴,就是因为他参禅打坐的这种想法。而且王维的诗中也有很多打坐的方式,再加上他的心境是淡薄的、虚静的,不掺杂任何杂念,所以他对山水最神妙的地方往往特别会心,特别能够理解。一草一木、一泉一石,他往往能够一看到就有所感悟,所见都是美景。
他对大自然的喜爱,总是透露出这种禅理——我们所能感受到的“空”和“寂”。
如《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译文:枝条最顶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绽放鲜红的花萼。涧口一片寂静杳无人迹,纷纷扬扬独自开了又落。
一个“寂”字,不只是寂静,还有寂寞。
如《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如《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如《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萍池》:
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
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
译文:春天的池塘水深又宽广,我期待着小船归来。浮萍慢慢聚拢又散开,垂杨柳轻轻扫过水面再次张开。
任何一个隐居的人,都会感觉到孤寂,毕竟人是社会性的,是需要群居的。当你孤寂的时候,就会有这种感受。这四首诗也是一样,都体现了“空”和“寂”的思想。
当然,王维的诗中有佛性或者禅理,并不仅仅是参禅的需要,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本人也喜欢大自然,热爱美好的事物。
而且他对污浊的官场特别厌恶, 因此,就会对社会矛盾采取回避的态度。这也是他热爱山水的原因。
四、山水田园诗派的创作特点
1、题材大多是青山白云、鸣禽芳草、惠风流水,人物也大多是幽人隐士、野老牧童、樵夫浣女之类的闲散、淳朴的人。
2、偏于恬静淡雅,富于阴柔之美。
这个阴柔之美,不是那种不健康的特别阴柔的。它是健康的,是婉约派那种感觉。由于他们都生活在国力强盛、整个社会都崇尚风骨倾向的盛唐时代,所以他们比魏晋南北朝或者中晚唐山水诗的格调情调都要明朗。
3、长于五言诗,多运用五古、五律、五绝等。
边塞诗更多的是七言的,而且是歌行体多一点。山水田园诗则是五言多一点,这是它比较大的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