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土特产&餐饮互联网思维交流学习产品经理
为什么这么想不开去创业?——产品经理跨界记

为什么这么想不开去创业?——产品经理跨界记

作者: 木森0910 | 来源:发表于2017-09-13 23:06 被阅读6次

之前听过江南愤青一个演讲,里面有几句话印象颇深:”千万不要相信国家的号召,国家号召你做的事情,大多数是个坑,跳进去99%的概率是死。原因很简单,真正赚钱的事情还用得着国家号召么?早有一批比你聪明比你有嗅觉的人扑上去了,还轮得到你?“。脑子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想到自己马上就要离职往坑里跳,一滴汗从脑门上流下来......

创业这个概念也是这几年才开始流行起来,放到九十年代和二十世纪初,其实就是做生意。我之前想过创业和做生意到底有没有差别? 仔细想下来还是有一些的:1. 人群差异。现在创业的这些70、80甚至90后,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完全能够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现代企业中谋求一份工作,不能大富大贵,但求稳定安逸,养活自己达到温饱小康肯定没问题。所以创业其实是他们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风险高,但伴随着的是更大的收益以及有可能的阶层跃迁。而做生意呢?更多是生活所迫的无奈之举,或家里有一份小生意,小孩书读得不够好的话长大后顺理成章接手生意,继续打理,做为生活中的经济来源,这种情况下这些生意人是没有选择的。2. 发展速度。一个月收入1万的煎饼摊,一个每月盈利几万的服装门店,或者一家月营业额十几万的淘宝钻石店,都是店主辛辛苦苦经营,一点一点慢慢发展累积起来的,没有天使、没有VC、没有PE,老板必须在各处缩减成本,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因为边际成本没有下降,要卖出一份产品,相应的人工、房租、原材料等各项成本就会增加,所以,发展速度很慢,一家店往往经历了一代人后发现还是没怎么变化。创业不是这样,跟创业一起出现的词包括“融资”、“天使轮”、“A轮B轮”、“上市”、“估值”等等,资本的加入是一剂催化剂,能帮助企业走上发展的高速通道。但资本为什么会加入呢?无疑为利,早期由美国硅谷带动的一系列互联网创业项目,一旦需求被验证,边际成本极低,扩展速度不受空间上的局限,迅速在几年内成长为行业独角兽,给资本带来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报。但做生意和创业,除了这些差别,本质上却还是一样的:即创造价值,并用产出的服务或产品获取相应利润。

所以,无论叫做生意也好,叫创业也好,做出这样选择的原因是什么呢?想过很多原因:无法忍受朝九晚五,基本一眼可以看到底的职业生涯;想做些不一样一点的事情,不愿将每天的生命浪费在无意义的撕逼会议、因为大型机构人员臃肿而造成的多余沟通之中;希望通过创业达到时间自由、财务自由和精神自由.....但后来想想,这些真的是推动我鼓起勇气,放弃现在一切看似不错的拥有和稳定吗?包括每月按最高额度缴纳的住房公积金,足以在上海市中心租一套三室一厅房子还有不少盈余的优渥薪水,以及很有发展前景的金融科技行业。最后想下来,上面那些原因可能都是助推器,而唯一真正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这是一件如果我没有做,到了不惑之年一定会后悔的事情。比起将来老了因为没做一件事每天后悔,还是不管结果如何,先鼓起勇气去做更好一些。

开始创业以来,时间都由自己安排了,经常会有一种时间很多的错觉,但同时又深深地感觉时间根本不够用,恨不得可以每天只睡5小时,再快一些,让产品能更早上线面向用户。所有人都在说创业很辛苦,并且成功的概率可能只有0.1%都不到。没错,这样的概率是挺小的,但是如果不尝试去做,那成功的概率就是0,连这0.1%都不会有。写这个专栏的目的,就是把自己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坑以及获得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可能微不足道,但如果能带给同样或即将要踏上创业道路的小伙伴一些启发,使得0.1%的概率哪怕增加一点点,我也会挺开心的。

过程中有什么想法欢迎随时和我交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这么想不开去创业?——产品经理跨界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uqr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