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02970/b8e1474ef07fbab4.jpg)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晚年定居香港。金庸有多重身份,其中以武侠小说作家的身份为众人熟知,除此之外他还是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金庸、倪匡、黄沾和蔡澜)”之一。 金庸个人主要信息取自于网上,不知何时起,喜欢的人我都会记他的生日,已故的还会记他的卒日,有什么用,我也不知道……金庸原名查良镛,笔名的来源大概就是“镛”字拆开写吧。文人墨客绝大多数都有一个笔名,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有六点,一是自隐:这是用古时笔名者中最崇高的一类。自古以来,最功利的和最不功利的恐怕都是中国的读书人。二是自保:力图避免政治、法律、名声、利益等各方面的麻烦。三是自雅:“雅”是古时骚人墨客的首要追求的境界。四是自谦:不愿显露真实身份的家世或名头太大,不愿过于张扬,而用某类笔名略显低调。五是自便:本名过于复杂难记,取个简便的笔名,更有利他人好记易传。 六是自娱:犬儒化、玩世不恭的人格特征,利用某类笔名或网名,造成嬉笑怒骂,游戏人生的效果。
金庸武侠的开端
我们这着重讨论金庸在武侠小说方面的成就以及影响。“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是金庸自撰的一幅对联,成于14部小说之后,所以对仗并不工整,一个合格的金庸迷应该都知道这14部小说。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2970/da6d6e257b5c206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2970/f56492088217bba7.jpg)
1954年1月17日,香港发生了一件几乎轰动整个香港的大事——白鹤拳弟子陈克夫挑战吴家太极掌门宗师吴公仪,比武当日,现场挤的水泄不通,作为一个看客来说,这场比武令人大跌眼镜,比武只进行了两回合,战果为双方不幐、不和、不败。当时任职《大公报》编辑的金庸也注意到了此事,他发觉原来现代民众对武侠的喜爱如此,于是决定创作武侠小说,在副刊上发表,没想到获得极大反响,报刊销售量也得到很大提高,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便诞生了。从此金庸开启了武侠小说创作生涯,也慢慢开创了金庸武侠时代。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2970/35556857b2bf8806.jpg)
许多名人在去世后,总会被后人神话,简称过誉,这个例子太多了,可是金庸目前没有,以后我想也不大可能有,因为金庸生前的影响太深远,可以说他生前就已经被世人当作神,再神话也不能把他提升至更高的层次了。类似的我所了解的还有迈克尔.杰克逊,张国荣(个人观点)。 关于金庸武侠作品,恕我愚笨,用一两句话无法准确概括。金庸武侠小说涉及天文地理、奇门遁甲、医卜星算等等,武功名、地名、人名等取名涉及到老庄道学,儒家经典等古典文学,令人钦佩,金庸文学功底由此可见一斑。此外,金庸武侠小说中人物多样,人物、故事背景浑厚,情节曲折多变,同时又结构严谨,其想象力令人惊叹。香港四大才子你可能不认识倪匡不认识蔡澜,不认识黄霑,但你肯定认识金庸。金庸武侠作品每一部都被拍成电影或者电视剧,而且翻拍次数甚多,试问如果不是经典,怎会有人多次翻拍?出演过金庸武侠影视的明星有多少我没统计过,但是很多很多,有媒体甚至夸张称半个娱乐圈。在港乐方面,金庸武侠金曲也是风靡几代人,作为武侠影视的第二灵魂及形象,最出名的有《铁血丹心》,《沧海一声笑》等等。作为零负面新闻的张国荣与张学友也演唱过金庸武侠影视主题曲,当时不会哼几句这些歌的肯定不是一个香港人。金庸唤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江湖梦,当时的香港处处被金庸的武侠江湖笼罩,一些影视影音产业赚得盆满钵满。 金庸先生对事业,成果的态度以及对读者的负责也着实让人敬佩。金庸于1972年封笔,《鹿鼎记》是他最后一步武侠小说。可是此后他却花了十数年的时间做了3次修订,单单这种态度已经让人赞口不绝。其实他完全可以继续创作,不管作品质量如何,我想一定也一样大火,只是超脱世俗的金庸早已看淡金钱名利,无意为之。我们不谈金庸一生获得的大奖、荣誉、名誉头衔,那些太俗。 尽管如此,如同世事万物一样,没有一样是人人都爱的,即使是钱,可能也有那么几个人是不喜欢的吧。对金庸武侠不感冒的人也有不少,甚至反感的人也有。我看到过不少人,其中也有名人谈到金庸武侠,说它不合逻辑,剧情有矛盾和不严谨的地方,对于这两点,我想问,你觉得现实社会很合理吗?很合逻辑吗?其次,既冠以武侠二字又怎会处处合乎现实逻辑,至于剧情,智者千虑也必有一失,又何必执着于瑕疵。
少年时代的金庸
关于你不知道的金庸,还有几件事。1941年,金庸因在壁报上写讽刺训导主任投降主义的文章《阿丽丝漫游记》被其开除,校长张印通介绍他转学去了衢州。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学毕业。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学毕业,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因对校内学生党员行为不满而向校方投诉,反被退学。后在中央图书馆挂职,阅读大量书籍。50年代初,金庸父亲被冤判,执行枪决。1976年10月金庸长子査传侠在美国自杀,年仅19岁。这些事,对金庸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年少时期的事迹也是他性格的反映和之所以成为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的伏笔。 金庸一生都是传奇,关于金庸的介绍就到这里,各位喜欢的可以自己了解,以后的内容可能也会作出补充。
【END】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2970/5759b9a9ba1d65b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