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府卿崔公名洁,在长安与进士陈彤同往街西寻亲故。陈君有他见知,崔公不信。将出,陈君曰:“当与足下于裴令公亭飨鲙。”崔公不信之,笑不应。过天门街,偶逢卖鱼甚鲜。崔公都忘陈君之言,曰:“此去亦是闲人事,何如吃鲙。”遂令从者取钱买鱼,得十斤。曰:“何处去得?”左右曰:“裴令公亭子甚近。”乃先遣人计会。及升亭下马,方悟陈君之说。崔公大惊曰:“何处得人斫鲙?”陈君曰:“但假刀砧之类,当有第一部乐人来。”
俄顷,紫衣三四人,至亭子游看。一人见鱼曰:“极是珍鲜,二君莫欲做鲙否?某善此艺,与郎君设手。”诘之,乃梨园第一部乐徒也。余者悉去,此人遂解衣操刀,极能敏妙。鲙将办,陈君曰:“此鲙与崔君飨,紫衣不得鲙也。”既毕,忽有使人呼曰:“驾幸龙首池,唤第一部音声。”切者携衫带,望门而走,亦不暇言别。崔公甚叹异之。
两人既飨,陈君又曰:“少顷,有东南三千里外九品官来此,得半碗清羹吃。”语未讫,延陵县尉李耿至,将赴任,与崔公中外亲旧,探知在裴令公亭子,故来告辞。方吃食羹次,崔公曰:“有鲙否?”左右报已尽,只有清羹少许。公大笑曰:“令取来,与少府啜。”乃吃清羹半碗而去。延陵尉乃九品官也。食物之微,冥路已定,况大者乎!
太府卿崔洁,在长安城和进士陈彤一起去街西拜访亲朋故旧。陈进士有先见之明,崔洁不相信这一套。将出门时,陈彤说:“我会和你在裴令公亭子里吃鱼片。”崔洁不相信,笑着没有搭理他。
经过天门街,偶然碰到有个卖鱼的,鱼非常新鲜。崔洁都忘了陈彤刚才说的话,说:“这次去看亲故也没什么正事(意即不去看朋友了),不如去吃鱼片。”就叫随从拿着钱去买鱼,得到十斤鲜鱼,又说:“到哪里吃鱼合适?”左右人说:“裴令公的亭子离这很久。”崔洁就先叫人去协商借用。等到了亭子下了马,才想起陈彤说的话。崔洁大惊,说:“到哪里找人来切鱼片?”陈彤说:“只管借来菜刀菜板之类的东西,自然会有教坊第一部的乐人来切鱼片。”
没多久,有三四个穿紫衣的人,来亭子游玩。其中一人看见鱼说:“这鱼极为鲜美,两位要做鱼片么?我很擅长这事,就替郎君动手做吧。”问他,原来是梨园第一部的乐工。其余人都走了,这人就脱下官服,拿上菜刀,切片技术极为熟练高超。鱼片要切好时,陈彤说:“这鱼片是我与崔兄写的,这个紫衣人吃不到。”鱼片刚切好,忽然就有使者前来呼喊道:“皇上御驾到了龙首池,召第一部的人去演奏。”切鱼片的人拿起衣服袍带,朝着门就跑了,连告别话都来不及说。崔洁既惊讶,又十分叹服。
两人吃完鱼片后,陈彤又说:“等一会儿,有东南三千里外的一个九品官来到这里,能喝到半碗清汤。”话没说完,延陵县(今江苏常州)县尉李耿就来了,他将去上任,因和崔洁有亲戚关系,打听到崔洁在裴令公家亭子,特意前来道别。来时两人正在喝鱼羹,崔洁问:“还有鱼片么?”左右人说已经吃完了,只有一些清汤。崔洁大笑着说:“把汤端上来,给少府(即县尉)喝。”就喝了半碗清汤走了。延陵县尉就是九品官。
连吃东西这样微末的事情,冥冥中都已注定,何况更大的事呢!
《崔洁》出自《逸史》,载于《太平广记》卷一百五十六,“定数”类。文章宣扬人生一切都是天注定,思想意义不大。但这可能是当时社会的一种风尚,也反映了当时一定的社会现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