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大千世界”一词,很多朋友的嘴边就会像智能输入法一样,自动跳出“无奇不有”的下句,似乎大千世界是为了无奇不有才诞生的。其实,鲜有人知,大千世界的每一个字都是不折不扣的佛教词汇,原生于汉唐以来的佛经翻译。
先说“世界”,《楞严经 - 卷四》说“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世,意思是时间的推移,甲骨文、金文中“世”同“止”,但比“止”多了几个指事的点划,表示说不是一般的停止,那就是生命的终结了,后来就慢慢演化成大时间的推移;“界”呢,就容易了,活活一个形声字,而且下面的“介”既是声旁又是形旁,恐怕不用多解释,就是空间意思。所以,世界,是时空的并合体,和我们现在说的“四维空间”如出一辙,这就是两千多年前印度地区先民对宇宙的认识。
世界这个词在佛教进入汉地之前是没有的,我们中国人是用“天下”来表达近似的意思。
那“大千世界”呢?其实这个原词是“三千大千世界”。我想说,印度这个民族是非常擅长逻辑思维的,而且相当不厌其烦,这也是印度裔的电脑程序员闻名世界的主要原因。体现在宗教哲学上也一样 —— 佛学系统在讨论宇宙时从时空角度分成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三个层级,小千世界是最小的组成单位,一个小千世界又由欲界、色界、无色界构成,而再细的组合说起来很费篇幅,我无意传播宗教,所以一笔带过,总之,佛教系统以意识感官为标准,甚至用恒河里的沙子作比喻,定义了从小到大、逐步叠加的一整套体系,用以描述宇宙。这和我们现代科学通过观测研究得来的原子-分子-物质-星球-星系的宇宙观极为相似,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分层级”和“有序累积”的观点。宇宙的产生、构成和未来发展,是所有哲学思想的基础,在数千年前的人类,在没有任何观测仪器的情况下,能如此贴切地描述客观世界,是非常让人赞叹的。
三千大千世界,是印度传统信仰的内容,在佛祖释迦牟尼及传人的总结归纳下成为了佛教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一直怀疑佛教的宗教性,其实原始佛教倒更像是一个纯粹的哲学系统,运用严密复杂的逻辑说明了他们的世界观。 可惜,大千世界的原本涵义,已经被我们逐渐淡忘,甚至有鄙夷佛学的人还愿意将大千世界挂在嘴角。
时至今日,在释迦牟尼预言的末法时代,我想把汉语常用词汇里源于佛的那部分拈将出来,不妄想系统表述这个宗教,而是用那些碎片化的词汇,来折射一下佛祖的哲学光辉,也许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一些裨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