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是一个默默被误解的词汇。相由心生,并不是说你的相貌由内心决定,否则韩国那帮名医的饭碗就没了。“相由心生”还有后半句,叫作“境由心造”,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为人知的佛教语汇。
我们先来说说佛教哲学体系中的“相”吧。相,是佛哲对宇宙万物能被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所感知到的表现形式,比如你看到一位美女,觉得她眼睛特别清澈、体香特别雅致、声音特别甜美、楚腰特别轻柔,如果关系进一步密切,她的嘴唇也许还特别温情;但如果你的老婆(假设你是位男士)知道了这事儿,情况就不一样了,在她眼里,这个女的也许满脸狐媚,甚至就是个骚货,是个十恶不赦的小三!这是相由心生的典型案例,世界在你眼中是什么样,很多时候都是由人的主观思维决定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佛教禅宗还有一个公案(公案的意思就是“小故事”)记载在《五灯会元》中(《五灯会元》是一部记录禅宗小故事的很有意思的书),说六祖慧能,在出家前,路过南海法性寺听印宗法师开坛讲经,晚上有两个僧人看到经幡迎风飘动,便热议是幡动还是风动,慧能在一旁冷不丁地说了句:直以风幡非动,动自心耳。印宗法师不小心听到,大为惊愕,赶紧为慧能剃度并拜为师。我还记得中学时政治教科书特别把这个事例作为反面教材,说这是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脱离物质世界的客观性。现在想想真是可笑。心动,恰恰重申了佛教哲学体系对客观物质不确定性的表述,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我们所能说得出来的好与赖、美与丑、成功与失败、甚至存在与不存在,都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同时结合内心的主观趋势,最后映射在人的意识里的,也就是“相”,而这些“相”都确确实实是“心电图”,跟事物本身没有多大关系。这就是所谓的“相由心生”!
是不是觉得有点儿玄了?再来点儿更玄的 —— 一个东西存在与不存在,也不是一定的!你觉得一个茶杯在桌子上摆着,是因为你看到了它,当你转过头去没有再看它的时候,你怎么知道它在桌子上呢?甚至你怎么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这个茶杯呢?也许有人会说,我不看,但是我用手摸一下不就知道了。对!但是你一旦摸了还是说明你测试了它的存在,佛教讲六识都是决定人类对这个世界进行状态感知的渠道,脱离了这些渠道,你就没有办法证明这个世界任何一样物质的存在。想一想也确实是这样,我们只要说道“存在”,就必然是主动或被动“感知”的结果,除此之外,你没有任何可能来证实。佛教中这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居然通过现代科学得到了验证,这就是量子理论研究的主要基础!量子物理领域有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叫“薛定谔的猫”说的就是这个现象,篇幅受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找来读一读。
估计有的朋友开始不耐烦,说这么多,世界都不存在了,还有意义么?
我们还是回到“相由心生”吧,佛哲之所以如此逻辑地论述“现象由主观内心决定”,其实是为替人类解脱痛苦作理论铺垫。佛祖认为人的痛苦源自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回想一下,这句话几乎滴水不漏,你能找到痛苦的第二种可能吗?没有。而人的欲望都来自于对世界的主观认定,比如,你想有钱是因为你看到富人活得很爽,当你赚不到钱你就会痛苦;你看到性感女郎曲线毕露时会有生理反应,当你追不上人家的时候也会痛苦。但是,如果你发现这一切金钱美色都不过是大脑中的图画,而非真实存在时,你还会心动吗?所以佛教在实用性传播中,就教人们要学会“放下”。
还记得前面一节讲“大千世界”,说一个小千世界是由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构成的吗?欲界,就是我们正在生活的普罗大众的世界,大家都在欲望实现与不实现的痛苦中挣扎轮回,这是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如果某人能彻悟“欲”皆由“相”生的话,那他/她就可以进入色界了,注意,这里的色不是色情的意思,而是纯粹的客观存在,这里的人都过得像神仙,他们仍然在感知宇宙的存在,但不会因为被感知的世界而产生欲望,也就是都成为摆脱痛苦的菩萨了;最高境界是无色界,那是佛居住的地方,那里的状态用时下流行话讲就是:一切都是浮云。人与宇宙已经融为一体,相与色已经不在讨论范围了,可以不受一切规律限制,能量与宇宙同大,也就是“成佛”了。
对于无色界,大多数人都无法想象那种状态,说实话我也不能,如果能的话,也许就已经成佛了。然而,佛哲的实用意义就在于,他给人类提供了一条认知自我、摆脱痛苦的分阶段的路径。你可以一步一步地来,哪怕学到一点慧心,在欲界也可以活得好一些;要是再多点智慧,就可以在欲界和色界之间混混,那就是罗汉了。
能做一尊金刚之体的罗汉,岂不美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