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家指出,孩子的教育过程,就是完成孩子由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也就是从培育孩子吃饭、穿衣等基本自然能力,向培养孩子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社会能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家长和社会,承担着各自不同的教育职能。
家长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陪同孩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中,既有艰辛,又有快乐,既有付出,又有收获。
作为过来人,走过的“坑”,绕过的弯路,说不定对你有借鉴意义,你能够用得上。
1.多用拇指少用食指,正激励很重要
多用拇指少用食指。其根本就是赏识教育。
要多用欣赏的“拇指”,多说“你很棒!”,给予孩子以最多的鼓励,欣赏孩子取得的成就,肯定孩子的进步。
少用指责的“食指”,尽量少说或不说“你真笨!”,不无端放大孩子的短处和不足,磨灭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从四岁开始学习古筝,一开始也是信心不足,心存畏难情绪。
就是在不断鼓励、一直赏识的过程中,学琴的积极性与日俱增,古筝弹奏初具水准,考过教委、音协、民管三个十级证书。
2.爱孩子不溺爱孩子,一起来很关键
爱孩子而不溺爱孩子。俗话说,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情。
我们爱孩子,但绝不能溺爱孩子,一味地迁就孩子。
对于孩子的存在的缺点和毛病,特别是一些撒谎、骂人等原则性的问题,要毫不让步,坚决进行纠正,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记得孩子很小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爱说脏话和骂人,对此,我们夫妻两人商量好,在一次她骂人后,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讲明道理,面壁罚站一小时,一次就彻底地改正了坏习惯。
3.培养孩子良好兴趣,好习惯很难得
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我们因势利导,注重培养其良好的习惯。
记得有一位儿童教育家说过,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会受益终生的。
孩子爱读书,我们就积极地进行引导,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看书的爱好。
一家三口都在市图书馆办理了借书证,经常借阅各类图书和杂志。
同时,给孩子购买了各式各样的书籍,摆满了她自己的书架。
孩子广泛涉猎,从书上汲取营养,养成了良好的阅读、思考、写作习惯,从来没有发愁过写作文的事情。
读书,不必苛求,开卷有益,只要孩子愿意读,能够读进去,就OK了。
4.引导孩子心存爱心,好人格很有用
引导孩子心存爱心。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都是其中一分子,无法脱离其中独自生存。
在孩子走向成熟的进程中,要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这绝不是空喊口号。
有爱的人才有情,充满爱的人才会幸福,有责任感的人才会融入社会。因此,
很小就从一些细小的事情上,进行引导教育。
在公交车上,给老幼病残孕让座;在家里,干力所能及的劳动;积极参加慈善公益活动,参加报纸义卖等等。
以此来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奠定人生坚实的基础。
美国的泰曼·约翰逊说过,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家庭教育需要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并驾齐驱,齐头并进。
在孩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路上,我们每一个家长,都有责任,都有义务,陪孩子一路走好。
教育学家指出,孩子的教育过程,就是完成孩子由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也就是从培育孩子吃饭、穿衣等基本自然能力,向培养孩子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社会能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家长和社会,承担着各自不同的教育职能。
家长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看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铁路宽哥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