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擤(拼音xǐng)”在《康熙字典》之《篇海》“手捻鼻脓曰擤”。《新华字典》中的“擤”解释是,捏住一个鼻孔,用气把另一个鼻孔中的鼻涕排出,即擤鼻涕;还有一个后继动作,把鼻涕甩出去。在鲁西南,人们常把“擤鼻涕”说成“擤鼻子”而已。
我看了一篇报道,形成鼻涕的三个最常见的原因是“常见的感冒、鼻窦炎和花粉热”。鼻子周围的骨骼内有四个对腔称为鼻窦,空腔都与鼻腔相通;中耳有耳咽管开口于鼻咽部。用力擤鼻涕时鼻腔内压力增高,鼻涕及其中的细菌就会挤到鼻窦及中耳内引起鼻窦炎或中耳炎。若有些孩子不会擤鼻涕,要教导孩子学会用手绢轻轻地擦。先让孩子深吸一口气,用手绢轻压一个鼻孔,出气时会将另一个鼻孔内的粘液带出。然后再吸气放开刚才轻压的一侧堵住已排空的一侧,出气时把未排空的一侧排空。千万勿堵住双侧鼻孔用力擤,否则鼻涕向外无出路就会进鼻窦或中耳内引起炎症。
每个人都有咽鼓管,它的一端由前壁进入鼓室,另一端则进入鼻部,是沟通鼓室与鼻咽部的通道,所以被称为咽鼓管。如果捏住鼻孔并屏住呼吸,当用力鼓气后再吞咽一下,即可听到双耳内“砰”地一声,这便是鼻腔和咽腔的气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并振动鼓膜所致,证明您的鼻耳相通且功能正常。若你擤鼻子的时候用力大了,耳朵很疼了一下,然后就跟堵了东西一样很难受的话,建议您去看医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