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是听觉型人才,所以听力我很在行。
好汉不要脸时间:话说当年高中历史政治课,我只靠听就可以记住大半部分,最后翻翻书看一下年代数字就完工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人生开挂。
原创 塔主 巴别塔微信公众平台
即便在行,我也走过弯路,所以今天跟你念叨念叨。
弯路一:根本没在听。
我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在公立学校正规学习,每周两个小时。英文老师很漂亮(小孩子最爱看脸),而且很会把古板的教材教的有点趣味,也就是今天所谓的 communicative method。她让我们角色扮演,让我们对话,带我们一遍遍的读(而且她发音还不错),不要求大家会拼写,也不讲什么自然拼读法,我们学的很乐呵。
话说11岁那年,塔爹负责送一名德国工程师去北京机场,他觉得这是个锻炼英语的好机会,所以也把我带上来。于是我一个五年级的小屁孩儿就跟了去,德国工程师叔叔似乎完成了工作,马上要回家,也很开心,就跟我用很简单的词聊天。我勉强能听懂几个词,不管人家说什么,我就开始给他背诵英语课文。
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么?就好比你到美国去,碰见个小孩会说中文,你跟他说“学校里一个班有多少个小朋友啊?” 他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我的第一条弯路就是:听不懂别人说什么,只顾自己讲。
我清晰的记得,当时就是为了练口语啊,找个人能说说就好啊,可是那不是交流,没有任何信息交换,只能让对方觉得我是个所答非所问的小朋友。话说世界上事情都要趁早,因为我还是个小屁孩儿,所以没人会计较啥。那个德国工程师也不会再见到我,完工。
插一句:我做青少年演讲比赛的评委,发现好多小朋友有一样的毛病。一般在主题演讲的时候表现优秀,滔滔不绝。一到评委问答阶段就卡住,原因有三:
1 没听懂评委的问句,这是知识硬伤,可能就是没学到这个词,不会这个句型,其实这种问题好解决,过两年学会了就好。
2 听懂了,但是不知道说啥好。这是阅历问题,小小年纪短暂的人生能说出什么呢?这种问题也好解决,过两年有了阅历就好。
3 听懂了,也有的说,但是就是无法组织成英文。这就是口语能力差了。
继续插句子:我也见过演讲口若悬河的年轻人,他们居然讨论时词穷。这种人的口语能力其实很差,他们的演讲表现并不代表口语好,只能说他们背诵能力强,是个读词机器而已。
弯路攻略:如果你听不懂,就问一句,Sorry I didn't catch what you said. Can you say it again? 如果对方说的句子里还有让你不明白的地方,就继续问:What do you mean by ...? 世上有一种尴尬就叫做所答非所问。
弯路二:假装在听懂。
话说在给德国工程师背英语课文之后五年,我登上了去加拿大的飞机,去做交换生。
16岁的时候,我的英语基本上可以进行日常沟通了,在加拿大高中跟着其他本地学生听课也问题不大,尤其是数学、物理、生物这种中国学生一路领先的课程,就更加轻松。可难在日常交流,同学语速快,有很多俚语,外加外国人的人情世故跟中国真心有不同,这才是真困难。
16岁的女孩子是社会动物。那个时候很害怕被漂亮的同学们瞧不起,也怕被本地同学欺负说英文不好,由于很没有安全感,所以格外张牙舞爪。别人说笑话么,当中的梗没听懂,也要笑的很大声;别人分享不愉快的经历,当中的原委没听懂,也会跟着搭腔…… 真不知道当时到底是坦诚的听不懂更优雅,还是假装得更自然。
现在想一想,16岁的青春真是惨绿的青春,可是当时觉得很美好:在学校里跳街舞(你们自行脑补好了),在咖啡厅里票一把钢琴弹唱歌手…… 阿弥陀佛阿门阿门,往事羞到地缝里。还有那些听了个八成懂,就回复的决绝的话语,我还是要说,犯错要趁早,当年见到我的人估计也一辈子不会再见到。
弯路攻略:社会化固然重要,但实事求是更重要。
弯路三:拿英文做背景。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我到今天也推荐很多学生拿英文录音做背景,但其实有弯路的嫌疑,让我解释给你听。
这又要说到塔爹。塔爹当年不许我看电视,从小学起,回家之后家里放的就是各种英文,有时候是英文歌曲,有时候是英文广播(当年有个东西叫做短波收音机,堪比当今VPN),还有时候干脆就是人教版英语课文朗读。反正就是英语……
塔爹说,这就叫做语言环境。
可我根本没留意啊,虽然在“浸泡”,但我只能留意个只言片语,并没有仔细的逐字逐句拆解,其实进步并不快。就这样,九年过去了,直到我遇见了一位英语家教。
说人家是家教就太委屈了,此人是我所在城市外语大学的老师,当年一对一补习费用是一小时60块人民币(时光机坐标2000年)。这位老师用地毯式搜索的方法,跟我把一篇大学课文听了下来,我听得云里雾里,只记得那课文讲的是一只乌龟的故事,其他全然不知。
但这个过程很牛掰,她就一个字一个字的抠下去,让我把听不懂的字用拼音先写下来,然后跟原文对照。一篇文章下来,基本上连读、爆破之类的全讲到了。
更牛掰的是,她根本不和我废话这些发音规则,上来先听,直到最后也不讲发音规则,只给我演示这种逐字听的学习方法。
三节课之后,她跟我说:方法教你了,以后所有的听力都这样练。三年之后欢迎你报考我们的英文系。
这时我才发现自己之前走了弯路,没有注意力的学习时间并不是有质量的学习时间,让我用英文解释一下我蹩脚的中文:Study time without attention is not quality time.
平时的浸泡么,有总比没有好;但踏踏实实做下来听,一个字一个字的听写,地毯式的搜索盲点,才是 quality time 学习好时光。
插一句:听写就跟句读一样,是扎实基本功的必备良方。有很多人对听写和句读有非议,说它们浪费时间,说自己能提供更“高效”的方法,请让我温柔客气的回复一句——我呸(戳这里了解我有多么爱听写)。
好,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我听力的弯路,以及弯路攻略。
1 就算词汇量少,也要用心听。—— 完全不听就自顾自说,是不礼貌的。
2 如果听不懂,一定要问。—— 如果你跟活体外国人对话,听不懂很正常,对方不会嫌弃你。如果你在做听力练习,可以找有原文的材料,好去对照。
3 核心是ATTENTION。—— 拿英文做背景总比看韩剧要有点功利的用途(除非你学韩语),但调动自己的注意力来听,甚至听写,会让你功力短时间增加。我教听力小班的时候,一项是铁血地毯式扫盲,基本上两篇文章之后,就会有不同。当然,做听写也有很多小花样,不能太枯燥。
说到这里,我要加一点背景知识。
我学习英语的过程是自然与非人类方法的合体。
自然的部分:由于在青春期的尾巴、语言学习的黄金期在英语国家度过了美好浪漫玫瑰色的三个月(16岁的女生看什么都是美好浪漫玫瑰色的),我的英语听说基本被定型。
非人类的部分:由于小学五年级就碰到了铁腕牛掰的英语老师,硬让我们把16种时态都背诵默写,只要写错一条就超50遍,外加80后的那一点点受虐倾向,我的英文框架在12岁之前就强行搭建好了。
从12-16岁只是积累词汇,16岁可以在真实场景下使用。16岁之后,就可以顺其自然了。高考很轻松,大学完全无感,直到念研究生的时候才觉得有瓶颈。所以啊,我说时间很重要,在对的时间做了对的事情,事半功倍,你错过了,就要加倍的偿还。不过呢,如果有的补救,晚些总比never好。
【跨越语言界限,加快二次发生,关注巴别塔微信公众平台】
PS:昨天有巴别塔标杆好读者留言说:苹果的设备不能打赏了,塔主,我们如何感激你?—— 世界真的充满了爱爱爱。我在原文链接处加了一节塔客学院一小时系列课程的链接,你学到了知识,就算是对我打赏了。你看完了这一篇能有所收获,我也一样很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