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哲思
去往知识的 “桃花源”

去往知识的 “桃花源”

作者: 垦读者 | 来源:发表于2020-01-07 23:15 被阅读0次
    去往知识的 “桃花源”

    Day 157

    今天利用监考的空隙,大致构思了作业粗略的框架。监考后,详细阅读了第二次课程综述。

    第二次课程,围绕着学习的本质--发掘知识的魅力展开。

    而我认为,这恰恰触及到了课堂的根本.

    佐藤学认为,学习=交往=对话,因为知识是在对话中建构而来的,从静态课本中获得的知识,是怀特海所谓的 “呆滞的知识”,而佐藤学所提倡的,是通过三重实践来获得的知识: “学习是通过创造世界(认知的实践),人际交往(交往的实践)和完善自我(自我内在的实践)这三种对话性实践而完成的”,因此可以说,学习并不是个体闭门造车能够独立完成的,而是在老师介入下,学生自立地,合作地进行活动.在这个意义上,学习就等于交往,而交往即指向对话.

    理解了这一点,就能够明白,佐藤学为何提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即千方百计地促进交往.

    然而真正带来巨大挑战的,实际上是如何理解知识是创生. 在授课时,郝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语惊四座: “知识究竟是名词还是动词?”对于一般理解来说,显然知识是名词,但是稍等,这种把知识当作名词的观念,恰恰就带来了灌输式教育的错误导向--既然知识是名词,是静态的,那么灌输显然是最高效的方式,这也就解释了为何Chalk and talk如此大行其道的原因.

    然而,把知识当做动词的理解,却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学习的本质.“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的可以朗读出来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正如莫兰所说,认识永远是一种探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佐藤学所理解的知识,是在交往,对话中进行活动,探究,挖掘知识在被发现时的伟大魅力,重现这一个过程,首先需要教师本人参与其中,其次,教师有这样的专业能力,使这个过程重现在学生面前.

    然而反思自己,是否真正构建了这种创生?在我的英语课上,有多少比例上,仍然在把知识当做名词?语言教学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识记等大量低阶思维,但是借由这些碎片知识而综合运用,达到评价和创造的比例,在我的课堂上发生的比例是否合格呢?

    再次读到新教学对学习的理解时,心中又是一次颤栗: “师生围绕着一个 ‘问题--知识--文本’,展开一段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旅程。在这段旅程,将充满着怀疑、困惑、挑战,也不能完全没有机械记忆、挫败感、羞辱感,但是,它的核心永远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是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而涌现时的惊奇与喜悦,是对复杂问题形成新的理解时的豁然与顿悟。”对标自己,这段知识发现,探究,创生的旅程,我带领着学生走到何处?

    或者再向前追溯,我作为学生时,曾有多少机会,经历过这样的伟大旅程?如果教师没有亲自闻到桃花的芬芳,又怎能带领学生去往知识学习的 “桃花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去往知识的 “桃花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fj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