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开始迷上韩国的纪实类电影,早期的《杀人回忆》还会因太过细致的情节让我有点耐不下性子,《熔炉》已令人看完之后许久走不出那场怎么也下不完大雨,16年大热的《釜山行》作为亚洲难得一见的丧尸片,没有枪击的痛快,却将集体主义中个体的沦陷的悲哀用无形的枪叩击着每一个观众的心。有放弃,有分别,有无奈,有死亡。但那些最后发生的悲剧不会让我们意外,反而常常让我们反思,还能如何选择?
是的,韩国电影早已突破低端煽情,不再是小儿女你侬我侬时突然被天灾人祸拆散的一把苦情泪。故事里的人物,渐渐成了我们所熟悉的大多数:警察,医生,教师,小职员,工人,饭馆小老板……平凡的面孔,为着我们同样烦恼的生计问题争吵或奔波,你看着他们的喜怒,然后你渐渐感觉,他们也是你自己。
大难来袭,生命的力量变得不堪一击,哪怕有再多的牵挂,想要抓住的手,也会被死亡的触角生生拉开。关于灾难的电影,常常让我们看到仿佛是天赋异禀的英雄突然出现拯救了这个世界,或者原本平凡的小人物一路晋级后力挽狂澜,又或者政治系统里个别的蛀虫终于露出水面,让满心怨气的观众口诛笔伐,当然,影片的结尾,他们被绳之以法,似乎永世不得超生,而我们的愤怒和悲痛也因此得到了最大的安慰。这样的剧情,是我们期待的政治正确:出现问题,找到要害,一举击破。我们听着新闻播报式的“多难兴邦,众志成城”,往往热血喷涌,泪流满面。但很遗憾,拿这样的标准衡量,《潘多拉》一定是一部政治不正确的电影。
几个看似无所事事的“核二代”,父辈死于核泄漏事故,他们仍然在核电站工作,只因为这里也没什么其他好干的,然后一场地震导致核泄漏事故再度发生,而这一次,没有人能够逃出生天,他们一步步走向死亡,咯血,抽搐,昏迷,窒息……各种遭受辐射以后的反应在他们身上变本加厉的演化,最后,为了给所爱的人留下生机,他们放弃求生的机会,重返辐射中心,维修岌岌可危的防水设备(它的坍塌会导致整个韩国陷入核污染的危机),而其中的一名维修人员姜在赫,由于需要完成爆破工作,必须留在封锁死的仓房之内,将自己的生命与这片核污染后的废墟同归于尽,层层铺垫的泪点到在赫与家人诀别的时刻达到顶点,他不是义无反顾的美式超胆侠,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本想去外面打工几年,为女友多赚一点生活费,而事到如今,他踉踉跄跄,忍着随时会疼到昏迷的痛苦,安装好大剂量的炸药,然后独自留在空无一人的仓房里,等待着仓外的同伴门彻底将门焊死,等待着自己按下生命的那枚休止符,他通过视频直播留给家人最后的告白,镜头面前的他,满面血渍和烟尘,眼神里,深深的眷恋和绝望,他向家人轻声说:“很抱歉,我只能这样跟你们告别了……”他那几十公里以外看着电视屏幕的老母亲,流着泪点头,撕心裂肺的痛,却不忍眨一下眼,错过儿子离开人世前的每一秒,而他年幼的侄子抬头问这些痛苦的大人:“叔叔究竟去了哪里?”他最后对女友说:“我也想要,多跟你在一起生活一天。尝尝你亲手做的饭……”他说到哽咽,哭得像个孩子:“这又不是多么大的贪心,我为什么就得这样死呢,为什么,我到底怎么了,我到底做错了什么?”那一刻,观影的我泪如雨下,“人民”是多么熟悉的一个词,但这概念化的注释下,是一个个如你我一般平凡的生命,大部分劳苦而渺小,抬头看也看不破首都中心的楼宇里正在发生着什么,我们相信着“他们”要我们相信的一切,大难来临,又义不容辞奉献我们能奉献的一切,仍然无法幸免时,也只能哀叹天道不公,迷茫地被甚至无处追溯的来源拿走自己的生命。姜在赫的质问,叩击着注视他的录像的众多官员,他们深深低头,从事故开始的那一刻,他们本着能压则压的原则,将消息一次次封锁,只为维护国家声誉,一线告急,却得不到上方的任何指示,眼睁睁看着问题不断严重,直至反应堆爆炸,经验丰富的站长建议直接抽取附近的海水降低辐射,以便消防人员进入事故中心抢救受伤人员,但有一次被“高瞻远瞩”的行政官员阻拦:“洒了海水,反应堆就废了,你连这都不懂吗!”人命比起这堆千疮百孔的设备,贱得不值一文。集体的利益,需要每一个个体无条件的牺牲一切去维护,那么,个体的利益谁能来保障?而这时,政治精英们忙于继续粉饰太平,总统则是最不知情的无为者,直至外媒爆出真相,辐射范围不断扩大,才惊动了全国上下,这位一直被蒙在鼓里的总统,方才开始详细了解这场灾难的方方面面,而此时生活辐射中心周围的居民,已被当地有关部门囚禁在体育场内,当然,说好听一些,这时为了保障韩国大部分人民人身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复出的总统雷厉风行,最终以维修工人姜在赫的牺牲为代价,遏止了这场人间地狱般悲剧,不忘问站长一句:“那个人怎么样了?”观众是不是该在此处感动呢:这就是伟大的人文素养啊,站在政治金字塔顶端的风云人物,还不忘关怀一个虫子般渺小的电站临时工,但这部电影再次偏移了你以为的重点,站长悲声回答总统:“总统阁下,他不是'那个人',他叫姜在赫。”
这句台词,是我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无法忘却的台词,我们习惯了谈奉献,谈付出,谈团结,谈合作,却忘记了,最伟大的盛举也是每一个个体血汗和生命的结晶,当历史留下了以集体的名义铸就的不朽荣誉时,那些为之牺牲的个体,却成了被忽略被抛弃的沙子,彻底消散在岁月的长河之中;同样,大难来临,惶恐和愤怒的人们,也往往惊慌失措地揪出一个隐藏在人群里的“鬼怪”,否定他,责怪他,唾骂他,毁灭他,似乎这样就回到了天下太平的有序状态,我想起三国中曹操为了应付缺粮问题,决定让王垕以小斛散粮,后来激起众怨,又向主管散粮的军吏借头,士兵在心理上认为曹操无过,从而通过此计,把士兵由于小斛散粮对曹操的怨恨,转化为对王垕个人的怨恨,转移了士兵的注意力,达到了平息众怨的目的。这样通过别有用心又不易察觉的引导,伤害个体的利益,博得大多人的共鸣,让人们在心理上认为,过错仅仅在一个具体的目标身上,成功实现了“弃车保帅”。在《潘多拉》中,不把灾难归罪于某一个个体,这样理智的反省,是这部电影最为成功的地方,也体现了剧情成熟的三观。所以总统说:“我会记住的,我一定会,记住的。”历史会让许多过往成为灰烬,但我愿我们不做健忘的人,记住生命中的失去和过错,记住那曾经热烈注视过你的双眼,他们对你寄托过几多期望,几多信任,几多美好而毫不设防的关爱,别让这些目光凋谢成为几乎是梦里的幻觉,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来不及祭奠的墓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