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中国人是比较‘’怕死‘’的,估计现在也是,所以才会有天价墓地,所以才会有小孩一出生就给他墓地买好修好,所以才会有在生不断地贪婪索取,所以才会有人进庙烧香祈求自己现世发大财、无病无灾、死后不去十八层地狱受罪、来世投个好胎。。。如此种种,都是怕死的心理反映。但是,中国人死的质量又很差。你去医院看看,哪些急危病人,哪些癌症晚期患者,吊着那些吊瓶,都是死的质量的差的表现。其实,人之将死,让他安静的离开,是较好的方式!
因为中国人怕死,所以很少谈人生的意义,觉得把当下过好就行了!古有皇亲贵族为求长生不老而愿意丢弃江山社稷的,现有为长寿而各种吃的,为保容颜而注射各种激素的,看看关于国人在H国的报道就无须证明太多。可见,国人是多么重视死,又是多么的‘’怕死‘’!
做个‘’不怕死‘’的中国人《最好的告别》、《认真的年轻,优雅的老去》这两本书很畅销、很受国人青睐!确实,中国将很快迎来老龄社会,对待养老和死的问题,已经成为国策。
以我现在的年龄,按照国人的平均寿命算,思考死的问题似乎尚早,但是我还是想提前把它想明白,估计自己后面还会思考这个问题!
其实我是想先搞清楚为什么中国人这么怕死,但由于学识受限,没有找到更好的思路和破解方法。看了很多期的《动物世界》,似乎感悟到了点什么。
怕死,是人类动物性的一个原本体现。远古人类能够在丛林法则中胜出、进化,就是因为危机感、求生欲望而让这个物种不断进化、充满智慧!
然而,当人类已经统治这个世界了,天敌除了同类几乎没有了,为什么还怕死呢?可能会有人马上就说:‘’得到了,就不想失去呗!‘’ 对,可能就是得到了,不想失去!我就从个体的人的一生为视角进行了思考。佛教徒因为被开悟,把现世看成人生的各种苦,认为是涅槃,是快乐的事情,反倒坦然了,也就不怕死了!可惜,我们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佛教徒的。
那么作为凡人的我们如何做到不怕死呢?我想做个不怕死的中国人!
从我们生命在母体里孕育,从我们开始寻找母乳,就开始了适应现世的努力。所以年少时,我们就要学习生存的技能,这个时候我们得把一种行为作为重中之重,那就是——不让人操心——靠谱!(虽然在不能独立之前,我们自己无法左右这些,是我们父母辈给的教育决定了我们有无此种品质,但身为父母后就一定要把这个传给下一代)。当然,接下来就是奋斗,就是燃烧青春,就是为理想疯狂!无论多么疯狂,都要记住:不让人操心——靠谱!(包括身体和心理)。在远古社会,在动物界,技能为王,体现得很明显。凭借你的靠谱,这时你可能成为首领、成为族长,也可能被淘汰,但大多数趋于普通平凡!
步入中年,无论什么原因,就得一心求稳或者逼着你求稳。在远古社会的丛林里、草原的动物界,要保护食物配偶不被抢、子女不被吃、位置领地不被夺,既要战斗却不再显得张狂,开始变得和气、愿意妥协、愿意结交盟友。人类,这时同样需要担负起养老育小的责任,如果这时你还发现这些都做不到,估计大多数人会着急,不得不负重前行。也或许要么就抛弃不管,要么就萎靡不振。其实还有第三条路,找回自己,然后为了老小去专注有意义的事。有一部纪录片很意思,讲的就是一只公猴被猴群百般刁难,在妻儿难保的情况下,只好带领妻儿离开原来猴群的领地,去到草原、沼泽、城市。不曾想这个决定不仅让他避开了族群被侵占杀害的灾难,还学会了很多技能,获得了更多的食物和能量,身体变得无比强大。后来他帮助族群夺回领地、度过饥荒,使族群变得更加强大,自己也赢得了猴心,登上了猴王的宝座。整个族群在他的治理下,老有所养、小有所育,和谐安宁。之前的他,只是为了自己能够强壮,只是为了家人安稳度日,未曾奢望成为猴王!
进入老年,很多人开始感叹时间的飞逝,开始重视身体的重要性,开始四处求医问药,开始跳广场舞锻炼身体。因为他们珍惜时间,所以不愿让下辈吃一点苦,就很惯孙子孙女,这就造成了和儿女育儿的冲突——当下年轻人都不愿让老人给自己带孩子!其实,还是国人不愿勇敢面对死亡、不愿意思考人生而造成的,他们把年轻时的很多事都忘了,只把死看得很重很重,害怕死去后什么都没有了!为什么不利用这段时间把现世过得更有点深度呢?为什么就不一些东西舍弃呢?完全可以!完全可以静下来把人生进行梳理,把人生重要的事情理一理告诉下一代:哪些事情重要,要去做!(注意,是哪些事要去做,而不是只会阻挠后辈不要去做哪些事!)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在延长生命,而不是在接近死亡和恐惧死亡!死,哪天来,想他干什么呢?
不想要低质量的死去,就需要在接近死亡的时间里,静下来,做点延长生命意义的事情。生命可以延长,又何曾死去?又何必怕死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