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漂泊,就想起来无数个曾折腾自己的日子,想想也竟有近十年了。
九年前
九年前坐在火车硬座靠窗的位置,手里拿着一个随包的笔记本和一根黑色签字笔,时而在笔记本上写几句,时而安静地眺望窗外。火车里亦有往常的喧嚣,而我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旁边的学弟笑眯眯地说道:“学姐,认真考的女生很美丽。”我扭过头冲他笑了笑,没有接话,继续看着窗外。
想不起那时候在思考什么了,倒是现在回想起那三年的生活还历历在目。
为了考试,每年都会坐两次火车去北京,那时年少也为了省钱,每次都选择坐一晚上的硬座,打杯热水或者去趟厕所,都需要翻越无数个坐在或者躺在过道里睡觉的身体,所以能碰到靠窗的位置睡觉实属好运了。记得有次到北京后猝不及防地天气突变,11月1日竟然下起了大雪,早晨醒来后赶紧掏出最厚的家当秋裤和毛衣裹到身上,走进考场看到别人身穿羽绒服时,鲜明的对比刺痛了我衣着的单薄。那一年冬天从北京回来后,我变得特别怕冷,比身边的人裹得都厚实。
七年前
七年前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了,我一个人租房住。为了上班方便,我选择了一个离上班比较近但住宿条件相对差一些的房间。
房间很小,没有独立的阳台晾衣服,所以有阳光的日子里我通常会把衣服挂到房东楼顶的空阳台上。最可怜的是连续的下雨天,屋里本就比较潮湿,还要挂一堆湿哒哒的衣服,看着就让人糟心。现在还记得那时的我为了鼓励自己,还用手机录了一段话,大意是要心怀梦想,将来一定要有个大大的阳台,让我晾晒的每件衣服里都有阳光的味道。
其实比起狭小的空间来说,最可怕的是无尽的孤独,那也是我人生中最有深刻体会的一段孤独时光。
下班后一个人回家,一个人做饭,一个人看电影,无论你怎样想把生活安排得更充实,还是会深陷到孤独中不可自拔。
记得当时看一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一位年轻貌美,心地纯良的女教师无力地随命运颠簸,一次次勇敢地寻找爱却一次次地迷失自己,徒留生命中难以化解的孤寂与无力。想起这部电影的时候会五味杂陈,很难说清楚成长的境遇和个人的力量哪个更能左右一个人的一生,但唯有孤寂却变得让人无所适从,甚至于会让人放弃生活的意义和希望。想想是有些后怕,能够勇敢地面对自己和消化孤独是很多人要面临的生命课题。
一年前
一年前经历从他乡转辗到自己的家乡,为寻找工作不停地拉着行李箱搬家,租房或者借宿在亲戚家。记得去年夏天拼车去市区,刚好赶上例假期,大夏天坐在车上一边热得无力,一边抱着热水杯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平时司机因距离过远是不会拉到我住宿的附近,那天中午司机破天荒地多送了我一程,下车的时候他打趣地说:“姑娘,看你长得漂亮多送你一段路。”我勉强地笑笑感谢他,心里明白,深受身体折磨的我哪里会有漂亮可言,不过是我坐在副驾驶位上一路上的难受看在了他眼里,很感恩在生活艰辛时能够遇到心善之人搭手相助。
目前
去年至今年间终于安定在一座城,真的不想再漂泊了,有些累了也有些倦了。很多时候我们的漂泊也许是在维系一个人如何生存,却不是如何生活。走过来后会有一丝心酸,但也感恩那些漂泊的日子带来了今日的我。
这几日在思考漂泊的时候看到朋友圈的一位五十多岁的朋友,这几日跑到哈密去了,陪着老公和维吾尔族的人一起生活,用冰山雪水洗菜,室外地锅生火做饭,深入维族家庭修电聊天做公益,日子过得踏实得令人羡慕。之前知道她女儿去英国读书了,原以为她为了丰富生活趁着假期去哈密度假,后来听另一位朋友说,她先生是位老干部,因为工作原因去哈密有五六年了,所以两个人基本上分居两地,去年她还申请去武汉高校进修,今年六月份刚刚回来不久又跑去了哈密看她家先生。细想,这样的生活难道不是漂泊吗?但却丝毫没有看到她在漂泊中脸上流露的疲惫抑或口中的抱怨,有的是她每到一处都能够融入,踏实享受生活的样子。
我在想,也许她的生活也曾经历过和很多人一样安稳地过日子,陪着子女一起成长,但人终究是在流动中才能够体会生命的张力,所以她才能悦享目前漂泊。
所以说,人生何处不漂泊呢?有限的光景里看看外面的世界,困了就停下来过日子,想走的时候也要能够迈出脚步仗剑走天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