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时,在正堂与西屋之间,有一段狭小的长方形空地,空地中堆满了杂物,入口处有一个由泥土与红砖堆砌的火灶。
每当过年之前,火灶就发挥它的作用了,蒸包子。
而那时,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烧火。
劈好的木柴,整齐的堆放在火灶旁边,似是严阵以待,随时奔赴火海,绽放出橘黄色火焰,为年味升温。
在劈好的木柴当中,我挑出了一个精致的、直直的木柴作为烧火棍,搁置一旁,再找一堆废纸放到火灶里面,使用洋火将纸张点燃,然后再迅速放上几根易燃木柴上去,使用烧火棍小心的上下拨弄着,小火就这样慢慢生起来了。
在蒸笼放上火灶之后,将更多的柴火放入到灶火之内,加大火力,火苗从灶台口及蒸笼锅与灶台的缝隙窜出,灶台内不时传出噼啪的火爆声响,甚是壮观。
祖母告诫我说:“当蒸笼锅冒出白气的时候,就将火调小一些,不用放那么多柴火进去了。”
可那时,掌握不住火候,总是将火生的特别旺,祖父这个时候就会过来训诫我一顿:“还生的这么旺干啥?浪费柴火,还有啊,下面的风口(火门)都堵住了,需要用火钳把燃尽的火灰掏出来才行。”说着,就给我示范了一遍。
也许是当时年纪还小,印象当中,直到后来,火灶已经变成燃气灶,也没有学会如何掌握住火候。
没过多久就是除夕,印象当中,这一天非常忙碌,可父母、祖母外祖母都是非常开心。
从早上就开始贴对联,记得当时,祖父的毛笔字在村里面也可堪称一绝,所以家里都备好红纸,由祖父亲手书写对联,至于写了什么,到现在已经完全不记得了,只知道每年都有出门见喜和满园春光,写完之后,用白面活成的糨子粉刷至红纸背面,随写随贴,一忙就是一个上午。
晚间,正堂、院落、东西屋及厨房都摆满了红烛,街头门楼之上,一对红色灯笼挂于两根凸出的木棍顶端,随风摆动,甚是灵动。
屋外,街头及别家院落,鞭炮声不时响起,配合着屋内一起端着碗,全家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欢声笑语,定格出一副幸福的景象。
天伦之乐,不外如是。
2019年1月8日
北京·呼家楼
暮光微晓破倾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