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古代希措著名的哲学家、科学性和教育家之一。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散见于他的《伦理学》和《政治学》等著作中。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源自于其担任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当时亚里士多德四十二岁,他为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以至于他的教育思想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的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他的灵魂学说之上的。他把人的灵魂区分为植物的、动物的和理性的3部分。
其中植物的灵魂是最低级的,它主要表现在身体部分,指的是身体的营养、生长和发育;动物的灵魂表现人的本能情感和欲望等方面;而理性的灵魂是高级的部分,它主要表现在思维、理解和判断等方面。
与他的灵魂学说相适应,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儿童的教育中,“必须首先训练其身体,在他看来,体育练习的目的在于使人健康有力和勇敢,进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能够参加各种体育竞技活动。
亚里士多德指出,体育训练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但决不能像斯巴达人那样,使人变得“凶猛、残忍“。
因此,他要求对于学生的体育训练一定要适度,否则会损害儿童的体格和妨碍他们的生长。
亚里士多德还认为,为了把国家治理好,必须注重公民的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中,亚里士多德强调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习惯。因为,在他看来,理性和习惯是人们具有”善德”的根基。
因此,他指出,“在教育儿童时,我们当然应该先把功夫用在他们的习惯方面“。
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逐渐养成具有“中庸”、“适度”、“公正”、“节制”和“勇敢”的良好德行。
智育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阅读、书写,乃至绘画的目的都是为了将来的实际应用。例如,为了处理家事,从事政治生活等。
受雅典教育思想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将应属于智育部分的文学作品和诗歌的阅读、欣赏、吟唱等都划归到音乐教育里面。
音乐教育是亚里士多德的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音乐不仅是实施美育的最有效的手段,而且它还担负着智育的部分职能,并且又是实施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他认为,音乐是形成人的性格的一种重要的力量,它不但适宜于在少年时期学习,而且在各个年龄阶段都需要学习。
幼年阶段学习音乐方面的知识,就可以鉴别音乐的美,并从中感到乐趣。
少年时期学习音乐,有助于体格的锻炼,有助于学业成就的获得。
青年时期学习音乐,是为了欣赏高尚的曲调和旋律。
因此,亚里士多德主张必须将音乐纳入教育计划之中。
与智育不同,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而是为了在闲暇时供理智的享受,让人有能力去体验更高的生活品质。
(22年度写作营第160篇1114字,累计250825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