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快包慢,很難說。此中有諸多因素要考慮。其大要有:
一,聰明,有些人確實比較聰明,或者比較適合背書。
二,用心,用心比不用心之差,可以倍蓗。
三,氛圍,整個學堂的氛圍,最重要的是堂主和教師的信心,會帶動學生的信心。教師愈沒信心者,學生愈包不起來,甚至幾年包不了一本。
又,有無志氣,也不能一概而論。但以文禮書院幾年來的經驗,初入學學生之志氣,大抵有學堂的類別性。學堂堂主及老師的文化嚮往強,常向學生講道理者,其學生之志氣有較高的傾向。
又,即使聰明的學生,我本人並不贊成背得太快,大柢十歲以上的學生老實大量讀經,以四至五年為最標準,四年以內的,都嫌快,三年以內的,則太快了。不過,如果年紀已過十四五歲,則三年又不嫌快了。(年紀小於八歲,則讀個五六年,是正常的)
因為年紀已經十歲以上,資質中上的學生,如果真是用心讀,一本書讀個二百至二百五十遍,有一半的學生就可以包本,這樣所花時間大概兩個月到三個月。所以,三年到三年半背完,是很可能的。
如果一本書讀到四五百遍,也就是五六個月,還不能包本,是嫌慢些了,可能是因為不用心的緣故,但學生所以不用心,往往是學堂不知怎麼讓學生用心,整個學堂的學生心思比較渙散,心思渙散的學生到書院來,是很難調的。
我一向提倡的是“自然包本”,即多念遍數而自然成誦,根據近十年来所觀察,一個老實大量讀經(所謂大量以一天讀經滿六小時以上為準)的八歲以上的學生,三個月大概可以將一本書讀上兩百五十遍以上,大概一半學生可以包本,如尚不能者,再加一個月,應可包本。所以一年以包三至四本為標準。高於此標準者,有的只滿一百五十遍就包本,甚至有不滿一百遍就包本者,此則太快,除非是真聰明,否則,遺忘也快。但低於此標準者,除非是第一本或第二本,否則,是嫌慢了,學堂可能要反省一下,是否太過寬鬆,耽誤了孩子。(至於八歲以下,另當別論)
據我所知,學堂要求比較嚴肅的,不僅包本成績較好,學生氣象亦往往比較積極進取。管理比較寬鬆的,包本不理想,學堂整體氣象亦不好。
最理想的狀況是嚴格管理,但以鼓舞為主,體罸為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