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是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有一天,他遇到老熟人——一位汽车修理工。
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题,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确。”
阿西莫夫点头同意。
修理工开始出题:“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颗钉子,他来到五金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的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做出敲击的样子。售货员交见状,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了摇头。于是售货员明白了,这位聋哑顾客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样做?”
阿西莫夫顺口回答说:“盲人肯定会这样……”他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形状。
听了阿西莫夫的回答,汽车修理工开心地笑了起来:“哈哈,你答错了!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要做手势呀?”
阿西莫夫之所以犯上面的错误,主要是由于思维定势。所谓思维定势,简单地说,就是“过去的思维影响当前的思维”。
思维定势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有人曾统计过,思维定势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每天所碰到的90%以上的问题。比如题海战术训练出来的孩子,可以不假思索地快速解答某一类类型的难题,就是因为他们以前做过大量这种类型的题目,这也是题海战术被奉为法宝的原因。但是,思维定势也有它不利的一面。比如遇到似是而非的问题,如果懒得动脑筋,依赖思维定势去解决,就容易犯错误,而实际中的很多问题,不能简单用思维定势去解决的。
现在我们身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线下的,线上的,很多广告里面都是讲,语文什么套路+公式、数学什么简便方法+思路、英语多少多少个知识点等等,不一而足。看得多了,感觉各种辅导班和培训机构的套路如出一辙,区别应该就是他们对于知识的把握,但知识层面的东西,如果有积累,有良好的师资,应该把握上不会有太大问题。
总觉得这些机构的目的就是要把孩子按照某种思维定势在培训,我不好评论是好是坏,但是作为家长,我们还得有自己的思考,孩子对知识的学习,仅仅靠一些解题思路和公式,分数应该能拿到,可知识层面,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真正能掌握到什么程度,还是应该打个问号。就像最近给孩子报的一个阅读写作班,作文上传后批改的评语“作文写得非常棒哦,按照要求写的,非常认真,说明上课听课效果很棒,老师给你点赞,继续加油”,整个评语中对作文本身的评价就是一个棒字,棒在哪里?没有详细解说。其它的评价,能按照要求写,应该指的是作文的模板吧,这样的培训教出来的孩子,写的作文都是一样的套路,试问,语文学习这样,还有什么意义?反正这样的辅导班,不是我想要的,这样的作文评语,我觉得没什么大的帮助。
什么时候,我们的语文教育,能真正跳出框框,跳出思维定势,才能真正有百花齐放吧,每种花有独特的外形和香气,而即使是同种花,也会有千差万别,要知道,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的。
或许思维定势的培训方式,对于数理化类的课程,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能作为全部,所以越来越觉得作为家长,身上的担子之重,继续一路走,一路学习吧,育娃的这条路,没有尽头,作为父母的我们,这一路的陪伴,这一路的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我们必须不懈努力、坚持学习,学习一定是一种常态,不管我们是什么层次,什么学历,什么职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