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1日
这大致是一种恐惧?依书上的意思是这样。
一人食、一人读书、一人试衣、一人游…我们还不太熟,你不知道在我这里,一人观影才是常态。但所有的一切,大抵不是逃避,而是尽可能多的,保持最基本的克制。只有体验孤独和寂寞,才能逐一舍弃难舍的东西。
路途很长,拥挤、喧嚷,耳机隔绝,HOME(清水翔太)好听,来回路上一下午读了四章,多数内容都让我深感自己大致与拖延症没有什么关系,唯独第5章 心理舒适区:对亲近与疏远的恐惧。犹如X光片,探透谜语。
“与人保持距离会让他们更加自在。”
走快一点啊,快一点再快一点。早就准备好逃离,2013年的我写到:
“我已然想法设法使自己融入人群,却又竭尽全力的分明我与他人的界限。用尽全力使被接受,却无意以透彻的言语刺穿轻薄的情谊。才不是无所畏惧,分明是怕极了所有东西……分明是最不愿祈求眷顾的存在,分明是最执意背叛行单影只的掠过人群。终究以一种形同陌路的方式迷惘的存活在人潮涌动的城市里。”
是忘不掉的,每一个词句,每一件事情。三年后的今天每每看到过往的笔记,仍会深刻忆起不应再次踏入的领地。
你可能也曾在一段段交情中把自身消耗殆尽,他人永不满足的索取,直至你完全枯竭。个人隐私完全被窥探,私人空间全然被占据,所有的一切仅仅源于分不清,交集的产生是来自真心,还是沽名钓誉。
而后你不愿重蹈覆辙、飞蛾扑火。避免结识新人,避免涉入复杂的人际关系,推三阻四不去聚会,拖拖拉拉不回消息。表面无所顾忌,内心冷淡无情。就算口头没明讲不会出席,背后也千遍讨伐保持距离。以此为例,拖延正是你逃避交际的保护色。
「你还没能强大到凡事都独立完成」
不断明确一切根源皆为认清自己。承认拖延与逃避,而不是用冗长的句子自我解释。哪怕你将此归类于「对交际圈的基本克制」也是难圆的谎语。你要知道再多的恐惧你也仍得存活在世,得面对现实,改变恶习,得相信美好,体悟幸运。
不接纳,不融入,并不是解救之药。哪怕所有的远离都只是为了竭力克制,以保全另一些难得的美丽。
“你或许会发现在一个人际关系中做到既依赖又独立是可能的——事实上,还是相当重要的。”
感谢生命,感谢相遇,感谢一切赞许,毕竟现在我已然可以讲,既依赖又独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