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1月4日,晚上八点无戒学堂2021年日更训练营的第一课开讲了,第一节课主要讲的是,写作零基础的学员们该怎么开始日更的第一步。
无戒老师讲了很多帮助零基础学员迈出第一步的方法,比如从日记随笔写起,实在没得写就写写此刻的情绪,正在做的事情,甚至是发发牢骚都可以。
她说到曾经给所有学员发信息询问是否需要她提供写作主题,但是在她看来,等待别人给你提供写作主题对写作没有好处,真正的写作应该是自由的,让你感到幸福的。
在课堂中,老师提到了“无意识写作”,放空自己,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先写上一个月,再来决定以后的路怎么走。
现在让我焦虑的正是这一点,我已经写了130天了,还是不清楚自己到底擅长什么,该往哪个领域发展。
说起来,最近几天确实被莫名的焦虑笼罩着,越焦虑越不愿面对,不去深思焦虑的根源所在。
表面的焦虑是因为最近我的今日头条出了两个爆款,一下子给我挣到了一百来块钱,粉丝也从1566涨到了1780。
本来这是件好事,可是爆款的副作用也随之而来。
以前上班挣钱的时候,我肯定不会对这一百块钱这么在意,但是全职在家以后,没有一点收入,每天却尽是支出,心里不慌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的头条像以前一样毫无起色,兴许我还能保持着可有可无的心态,可一旦出了一个爆款,就老想着再出一个爆款。
可是爆款哪有那么容易呢?你得花费很多时间寻找素材,而且还常常找不到非常满意的素材。
以前一起报班的同学,现在头条已经两万粉丝了,看到她的微头条每天源源不断地输出优质内容,我总想问问她,她是怎么建立起一个稳定优质的素材库的,但是没好意思开口。
很想赶快让自己的写作变现,可这种浮躁的心态必然会对我的写作造成很多影响。
每天不知道自己该把那点宝贵的时间用来阅读,还是整理每本书的思维导图,还是搜集素材保证微头条的日更,好像有很多事情都想做,结果一件事都没能做起来。
就像《认知觉醒》这本书里说的:
归结起来,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焦虑的本质也契合这一观点: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又极度缺乏耐心。焦虑就是因为欲望与能力之间差距过大。
这段话击中了多少人的心灵?反正我是被震撼了,我现在不就是这种情况吗?既想走一段轻松的捷径,又想马上看到效果。
不管我报过什么课程,学了什么新东西,一开始的目的就是本着课程学完就能精通,最好能够立刻赚钱,还不需要太辛苦。
可是现实是残酷的,真正能让你变强的东西,其核心困难是无法回避的,不下定决心与之死磕,始终在周围打转,时间越长你只会越焦虑。
比如我报了爬虫课程,还没学完就幻想着能用爬虫轻松地搜寻到我需要的写作素材,或者敲打几行代码就能换取几百甚至几千块毛爷爷,可事实是,还没学完我就放弃了。
人类的天生属性就是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总是幻想着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能够克服自身天性的人,能够耐得下心攻克难关的人,才能够打破这道禁锢着每个人的魔咒。
2020年我的微信阅读时间是465小时,读完了42本书,读过102本书。看起来很可观很努力,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这42本书没有一本我真正的读到了心里,没有一本我不是被动地读完一遍就放下了。
这42本书并不全都是小说这种无需重读的书籍,起码有十几本我认为值得重复阅读,可是我再也没打开第二遍。
因为我的书架上总会有新的书籍加入进来,尽管书架上还有很多书连一页都没翻开过。我拼命地追求读书的数量,却从来不去在意读书的质量,是否真的深刻地读懂了一本书,是否能够将它用在现实生活中。
我在意的只有一件事,读了这本书后可不可以马上用一点到写作里,好让我的文章好看一点?
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让我养成了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坏习惯,浪费了一些非常经典的书籍,没有将书中的知识真正地转化成我自己的东西。
我想,是时候改变这种做法了。
2021年,我不再追求读更多的书,而是要把之前认为值得重读的书拿出来,每一本都认认真真地做思维导图,试着写写书评,试着用《高分读书法》里的方法从书中获取更多有用的知识。
2021年,我不再打算三心二意,心猿意马,而是努力让自己沉下心来,做好阅读和写作这两件事。你首先得先在一件事上做到你能做的最好,才有资格去谈如何把另一件事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