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斌

妈妈在我12岁那年离开了我们。那一年,妈妈只有42岁。妈妈走了,我学会了自立。
虽然很多年过去了,但妈妈一直在我的心里。我对妈妈印象最深的有几个片段,特别是我七岁那年。
01
那年,妈妈把我从安徽老家接回北京。我们先坐船到南京,再从南京坐火车回北京。
那时的火车还是绿皮车,咣当、咣当的远没有现在的火车舒适快捷干净,而且不是封闭车箱。因为条件差,车上没有空调,只有一些小小的电风扇。夏天,天气很热,火车行车时车窗只开一道窄缝。到了车站,大家把车窗再全部打开。
火车上有专用的搪瓷杯子可以喝水用,有把儿,白色的,上边印着红色的铁路标志。茶杯子有个盖,上边有个圆阄阄。茶杯盖子和茶杯拴在一起。
不知道是到达了哪一站,车停了,我趴在已经全部打开的车窗上,手里抱着茶杯喝水。不知道怎么搞的,拴茶杯盖子的小绳断了,茶杯盖子掉到了车下。
我和妈妈说,我把杯子盖儿弄掉了。
妈妈严肃地对我说:“就知道又要闯祸,不许乱动啊!”说完就急急忙忙地下车去捡茶杯盖子。
我们大概坐在车箱的中部,妈妈要从整个火车的后边绕过去,绕到火车的左侧去捡茶杯盖子。
妈妈一头乌黑的齐耳短发,上身穿着短袖的白底碎花衬衫,下穿一条髦蓝色裤子,一双圆口半跟皮鞋。
妈妈的脚下是扎扎拉拉的碎石子路,深一脚,浅一脚,走起路来人有些晃。
火车上的喇叭正在广播:“送亲友的朋友,请马上下车,火车马上就要开动。”
我看见妈妈离我们的车箱还很远,心里就着急起来,我趴在车窗上使劲地向迎面而来的妈妈招手。
火车上的小喇叭又在广播了。我“哇”地一声大哭起来,使出全身的力气,好像要昭告天下一样。
车箱里有个军人模样的小伙子,见状从车窗翻了出去,捡了茶杯盖子,冲着妈妈跑去。拉着妈妈的手,往车尾跑。
妈妈差一点摔倒,幸好有小伙子帮忙,才没有倒下。
站在车门口的列车员阿姨听到我惊天动地的哭声,忙走过来问我:“小妹妹,你怎么啦?”
我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不让火车开,你去和司机叔叔说去,说去。”说着,我用我的小手推列车员阿姨,让她快走。车上的其他乘客向列车员说明了情况。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妈妈满脸通红、气喘吁吁地回到了车箱内,妈妈满脸是汗,衣服也湿了。小伙子把茶杯盖子放在小桌上,那茶杯盖子磕掉了蚕豆大和黄豆大的两块搪瓷。在一片白色中,露出两块大小不一的黑底。
我像小猫一样,蜷缩在座位的犄角旮旯处,恨不得把头埋在小桌下边,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心里也很难过。妈妈坐到了我的身边,右手把我搂进怀里,左手不停地煽着风。妈妈的衬衣是汗湿的,气还没有喘均匀。
我突然害怕起来,是我联想中的后怕,又哇哇地大哭。我害怕妈妈赶不上火车,把妈妈一个人落下,妈妈怎么回家呀?我又害怕剩下我一个人,我找不到家,以后没有了妈妈怎么办?我靠在妈妈的怀里,不停地哭泣。妈妈在我的小耳朵上使劲捏了一下,说:“不许再调皮了,公家的东西要爱惜,听见了没有。”
列车员走过来,为我们倒水,和妈妈和蔼地说:“姐,多危险呀,差点误了车。其实和我们说下就行。”
妈妈连忙说:“这孩子淘气不懂事,不懂事。”说着,从钱包里掏出两角钱,要赔给列车员。说孩子不懂事,损坏了公家的公物。
“不用,不用,真的不用。”列车员阿姨不肯收钱,笑嘻嘻地说。
又转向我说:“这孩子鬼精,知道用哭声大声呼救,我正好赶在车门口,马上和列车长说了,要不然真赶不上了。”
那个时候火车本身就少,不像现在,一趟车如果晚了点,可能就会给后面多趟列车带来麻烦。
这件事情对我印象特别深,看着妈妈的身影,怕妈妈跌倒,怕妈妈崴脚,更怕火车开了,妈妈赶不上。
02
妈妈在机关工作,她除了自己的业务工作外,还兼着许多业余工作。比如,工会干事兼图书管理员;比如,机关的文体委员。
妈妈经常会把机关图书室破损的图书带回家来修补。星期天,妈妈用牛皮纸将书包好书皮,再用毛笔在书脊和封面上写上书的名字。
有时,妈妈会请爸爸来写,因为爸爸的毛笔字写得非常漂亮。
妈妈包书皮,方法特别独特,妈妈会将书角包成一个小三角形,这样可以很好地保护图书,不让书角卷起来。
后来,每到新学期开学时,我会去文化用品商店,买包书纸回来,自己包书皮。我和妈妈学会了好几种包书的方法,不同的科目,用不同的方法包。书本放在书包里,用手一摸,就知道是什么书。
妈妈还会给别人理发,院子里的阿姨们,都愿意找妈妈理。妈妈自己买了一套理发工具,请木工房的师傅专门做了一个小木箱,把理发工具放在里边。
经常是吃过晚饭,就有人来敲我家的门。“静淑,在家吗,帮我理个发吧。”
妈妈放下手里活,两手在围裙上擦一擦说:“等会啊,马上就好。”一会儿功夫,妈妈搬来方凳子,找出围裙,给阿姨系上,开始了她雷锋式的助人为乐。
妈妈在机关里是文艺骨干,每年春节都会组织机关里的文艺活动。妈妈登台演出话剧、唱歌、唱戏、还跳朝鲜舞。话剧是妈妈他们几个人自己编的,讲的是机关里边发生的故事。妈妈是剧中的女主角,演女儿,穿了一件绿色碎花真丝面的棉袄,在灯光下闪闪发亮。妈妈化了妆,更是光彩照人。妈妈办公室的武阿姨在剧中演妈妈的妈妈。
后来,我再见到武阿姨时,总叫她外婆。武阿姨笑着,捏着我的脸蛋说:“你都把我叫老喽。”
还有每个星期天,妈妈系着围裙,坐在小凳子上洗衣服,家里的留声机上放着唱片,整个房间荡漾着美妙的音乐。半个来小时,妈妈会站起身,两手在围裙上擦擦,将唱片翻个面,之后,继续坐下来随着音乐的动感,一上一下地搓洗衣服。
03
上大学时,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特别感动。在朱自清的文字中看到了那个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父亲。他胖胖的身体,蹒跚地走到铁道边,要爬上那边月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读朱自清的文字,让我落泪,让我想起七岁那年的火车之行,又看到了妈妈的身影,那是美丽的,善良的,不可磨灭的。在妈妈美丽的身影里,是一个高尚的灵魂。
虽然,我只和妈妈生活了12年,其中有一年,妈妈因支援外地工作,把我送回了老家。但妈妈的品德影响着我,鼓励着我,是我向前的动力
读朱自清的这篇《背影》,让我想起了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感谢父母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给予我生命,更教会如何做人。做一个精神纯粹的人,做一个情操高尚的人、做一个懂得关爱他人的好人。
天堂里有鲜花,有音乐,有掌声,还有爸爸、外公、外婆、舅舅们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