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一颗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

一颗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

作者: 少霞留步 | 来源:发表于2020-12-07 00:44 被阅读0次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鲁迅写的《秋夜》,文中开头便是这样一句: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句话被现如今的网络文艺青年改编得更加直白:

    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颗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

    这样看似矛盾且朴实无华的一句话,可以让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各种脑海中上演,加上鲁迅大文豪的光环,还有童年时的懵懂无知,所以在网上被广泛的点赞和传播。

    这句话背后隐喻的内涵,不同经历的人读到它是有不一样的感受的,即便再原文中它仅仅是为了烘托凄凉的氛围,或者仅仅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着特殊的时代意义,但这样偶然的神来之笔着实可以超越时间,给人全新的感受,或许这就是文字和文学的魅力。

    今天的写作,不是为了奔着这句千人千面的句子而去,这样的句子太多了,任何一本经典的名著中都能挑出来那么几句用以指导人生或是感慨生活,不足为奇。

    我思考和表达的是,有很多我们曾经在学校认真学过的东西,总是走到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才会真正理解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才会后知后觉的感慨为何当初不明白。

    一方面,这与我们国家的应试教育体制有很大渊源,现在的大多成年人在读书时期都是为了考试和分数而死记硬背,从来不用心去体会课文中的真理和美。

    另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源于学生时代的我们阅历太浅薄,身边的世界太狭窄,既没有读万卷书,也没有行万里路,不去经历过是是非非和得失取舍,又怎么能真正体会到课文中那股巨大的力量呢。

    去简单翻了一下中小学的语文教材目录,我惊异于我们国家教育部编教材的人员那筛选的眼光,那么多经典又伟大的课文被收录进教材,学生又怎能体会得到它们有多么珍贵呢?

    对于那些早已经走出校门踏入社会摸爬滚打多年的大人们,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记得当初学习的课文呢?

    在语文课本里面常出现的鲁迅、巴金、老舍、林清玄、朱自清等等文学家的文章,还有杜甫、李白、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等诗人的千古绝唱,还有《出师表》、《诗经》、《论语》、《三国演义》等等流传千年的不朽名著,如此多的智慧结晶却无法引起现代青少年还有大人们的重视,多么可悲的一件事!

    也难怪经济和科技如此便捷发达,生活成本如此高昂的今天,文学很难找到真正的接班人,那些从祖上遗留下来的智慧,人们都没有时间从阅读中汲取,因为大家都要忙着活命,麻木地忙着活命。

    但凡有那么一丢丢的时间拿起曾经学过的那篇课文,或是一首诗,或是一篇散文、或是一篇小说的那么一句话,都很有可能让你在刹那间明白一直都很困惑的事情。

    所以读书,尤其是读那些读过的书,读学过的课本,确实是一件值得去做的好事,在积累了一定的生活阅历之后去回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顿悟。

    否则,你即使不去读不去明白,走到人生的某一个阶段后,一身伤痕也会让你明白,而如果可以早一点通过读书明白,有很多走过的弯路就可以不走,尝过的痛苦也可以绕过。

    要是可以回到中考完高考完的那些天,我一定要把某些好书给好好保留下来,谁知道未来的某一天我不会再打开,为懂得了那些老师强调考试会考的句子而拍案叫绝呢?

    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颗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颗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wfz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