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是在2015年上海书展第一次听说金宇澄,听闻他的作品《繁花》获得鲁迅文学奖,书展中便尤为关注他出席的活动。还记得那天大厅人头攒动,金宇澄尚未露面但等待签售的队伍围绕大厅一圈早已排满。自己也加入队伍最终获得一本亲笔签名书《洗牌年代》,有关老上海的故事,其中有很多金宇澄先生自己画的插图,生动呈现了那个时代的上海。
今天父亲节,我们一同来学习金宇澄先生另外一本书籍《回望》。
金宇澄,1952年出生于上海,在《上海文学》杂志社担任编辑。2012年,60岁的金宇澄凭借沪语小说《繁花》轰动文坛,一举夺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第二届施耐庵文学奖以及第11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称号。金宇澄被媒体誉为中国小说界的“潜伏者”。
金宇澄眼中的父亲《回望》是金宇澄《繁花》之后的又一次尝试,采用了父亲、母亲、我三种不同的叙事角度,讲述了作者父亲和母亲“烂在肚里”的秘密往事。一位是在秘密战线出生入死的抗日志士,一位是资本家家庭养尊处优的大小姐,两股溪流汇合一处,成为上世纪千万中国家庭的写照和缩影。本书是《新京报》、腾讯网评出的2017年度华文好书,入选2017年中国影响力图书文学榜。
金宇澄眼中的父亲父亲去世后,母亲交给金宇澄父亲程维德和朋友的通信,金宇澄从此扎进了父亲留下的资料里,想要探寻那个老情报工作者不为家人所知的秘密人生。同时,金宇澄的母亲姚云也慢慢从丈夫去世的悲伤中走出,向儿子讲述自己的一生。父亲和母亲两部分内容,构成了《回望》。我们分了三部分来讲述这本书:
一、遇见姚云之前的程维德。
程维德1919年出生于江苏苏州的黎里,本姓金,家道中落。中学时深受左翼思想熏陶,在全校师生面前批评校长,声援抗日。中学毕业后加入了中共秘密情报组织,一面在国民党基层工作,一面搜集情报。曾经亲自操刀锄奸行动,暗杀汪伪“安清会”头目。后被组织调往上海,虚构身份,和另一同事假扮兄弟,获得了“程维德”这个假名,伴随一生。因为传奇间谍中西功被捕,吐露出了中国在南京、上海的全部间谍网,程家兄弟双双被捕,哥哥程和生跳楼牺牲,程维德在审讯中受尽折磨,被判七年监禁,后来同志为他办理了保外就医。
二、遇见程维德之前的姚云。
姚云出生在上海,父亲开了一家银楼,家资殷实。虽然“一·二八“事变之后上海已经是风云激荡,但姚云仍在蜜罐里享受着青草味的校园生活。读书、聊天、郊游、演戏、恋爱,姚云顺利地念完中学,考取了复旦大学中文系。
三、相识、相恋、共同生活的程维德和姚云。
姚云在一个老师的家里认识了程维德。
两人在恋爱长跑之后,终于结为夫妻,婚后生下两男一女,美满幸福。可天有不测风云,政治运动一波接着一波,程维德被牵连进潘汉年案,带走审查长达两年之久。这两年的生离成为两人一生中抹不掉的刻骨回忆,只靠偶尔一封书信聊慰相思,大部分时间都在焦虑、担忧中度过。
金宇澄眼中的父亲最终两人挺过了风波,劫后余生,父亲收到通知去领回查抄的书籍,可在仓库里怎么也找不到心爱的书,书如时光,失去不复再得。夫妻二人在平静中安度晚年,其中程维德于2013年去世。
《回望》展现了两个主角十足的个性,同时也代表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中国家庭的共性:年少时挥斥方遒,见不惯一切不公和苟且,投身革命;青年时收获爱情,然而工作和集体永远排在家庭之上;中年遭遇运动,被污蔑被损害;老年回首往事,一切荣辱都已经尘埃落定。世界在你的眼前展开,然后合拢。这回望的不仅是两个老人的一生,回望的更是中国这一代人。
书中金句:
1. 养育子女就像发射卫星,儿女长大犹如卫星上天,卫星向母星发回的信号越来越弱,母星收到信号的间隔也越来越长,直到有一天,卫星返航到母星身边。
2. 维德一开始也不知道自己被关在了哪里,只是有一天从窗口听见了熟悉的小贩叫卖面包的吆喝,才知道,这座关押自己的小楼,竟然和自己的家一样,都在小贩“跑街”的活动范围之内。真是咫尺天涯,无以为甚了!
3. 父亲怎么也找不到那本心爱的铜版纸的《浮士德百卅图》。这好像是个寓言,虽然落实了政策,虽然已经平反,但有的东西,失去了,就不能再得了。
4. 他已经八十岁了,他聪敏、沉着、自尊,在漫长的人生中,已无法再一次寻找他年轻时代的神秘未来,只能在放大镜下,观看密密麻麻的过去。
5. 《回望》不像我们见过的很多老人家的回忆录,不是追忆好汉当年勇,就是满腹冤屈无处伸,仿佛总在和一些无声的声音辩论。《回望》的语言干净、平实、节制,徐徐地道出了那个年代真实的人的命运变迁。
6. 除了个性,他们更代表了出生于20世纪初的中国人的人生共性。年少时挥斥方遒,见不惯一切不公和苟且,投身革命;青年时收获爱情,然而工作和集体永远排在家庭之上;中年遭遇运动,被污蔑被损害;老年回首往事,一切荣辱都已经尘埃落定。世界在你的眼前展开,然后合拢。
金宇澄眼中的父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