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短篇小说我爱编程
在柴火实习的那些日子

在柴火实习的那些日子

作者: 楼台旧梦和一叶一城手工汇 | 来源:发表于2017-03-22 23:35 被阅读155次

其实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距离我离开柴火创客空间已经过去将近一年了——是的,柴火创客空间,那个李克强总理曾访问过的创客空间。

“创客”,这个自从被翻译过来就被滥用的词,英文原版叫“Maker”——指出于兴趣和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变为现实的人,然后更重要的是:分享出去。

我在柴火的时间不长,或许不能代表一个资深创客圈的人来发声,而仅在我的角度,述所见,所闻,所感,仅此而已

柴火高空俯视图……请忽略桌子的摆放位置和下文的贴合程度……

一、面试

大学最后一个学期,当别的同学都找到实习单位的时候,我仍旧身处寻找工作的泥潭之中,在我心里,一直不愿意去将就一份我并不愿意去坚持的工作。后来,尝试勾搭柴火创客空间也是因为听从了一位老师的建议。

其实在这之前,我曾经耳闻过“柴火创客空间”这个名字,那时是在2015年,她因为李克强总理曾经拜访过而名噪一时,但是我曾经上过他们的主页查看过,发现都是我完全看不懂的东西,因此也并没有深入去了解。

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去柴火面试的那天。在这之前,我只知道柴火是个“做东西的地方”,但是对于我这种布艺手工的深度中毒者,让我去接触电子类的东西,还是有些蒙圈的,因为我完全弄不懂这些东西,作为一个纯纯的文科生,对于电子类的东西我摸得最多的就是电脑和手机了。不过,柴火到底还是对我的简历产生了兴趣,约我去面试,公众号勾搭成功!

面试那天,天气很是晴朗,有些闷热。我居然特意化了个装,还特意买了双高跟鞋。

在我的想象中,似乎柴火这么有名的组织,应该是那种占地面积多大多大平方的才对,可是当我站在柴火创客空间门口时,我却是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地方了……

这丫的,地盘也太小了点吧!

柴火所在的位置在深圳华侨城创意园的某栋楼的二楼的一个透明的小格子里,这个小格子,目测的大概还没有半个篮球场大。

我到的时候,在这个小小的格子里挤了将近20号人。从开在左侧的玻璃门进去,左手边看到一个木架子,上面放着许多用不织布做的奇形怪状的东西,并没有什么美感可言,只是经过的时候有的闪光,有的“滴滴”的叫个不停,却也颇有意思;在木架子的右侧,是一个穿着T恤和帽子的人台,人台后面的高脚桌子上放着一些不知道做什么用的机器零件。

右手边,贴着玻璃板平行摆放的是一个焊接工作台,从空间外边的过道透过玻璃板往里看就可以窥见空间的全貌,那时在焊接工作台边坐着两个韩国人,他们各自在聚精会神地焊接着一个徽章,他们身边围着几个正在旁观或拍照的人。焊接工作台后面放着一个超级大的黑色金属板,板子上面安装着许多圆形的灯,几乎每个都亮着不一样的颜色。

继续往前走去,在黑色金属板后面的世界,正中间是一张拼接的长方形木桌子。从右边环视过去,首先是一排木制架子,架子里面放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工具盒子,而架子右边的铁板上面乱七八糟地挂着各种工具:剪刀、各种钳子、起子什么的。接着工具区的左边是一条长形矮柜,贴墙放着,上面的几台机器和纸张之类的杂物乱七八糟地放着,而这个矮柜上面的墙上是一幅歪歪扭扭的图案,其上的四个词倒是清晰明了:“设计、艺术”和“科幻、科技”。然后往左边,有三个小隔间,看来里面是办公区,小隔间上面是一个小阁楼,楼梯在左边。最后往左,就是一个大的展示架,上面放着机器人、迷你无人机、连内部零件都敞露着的小电子琴之类的。

此时在里面,或站或坐大概10个人,一位脑袋上插着一根簪子的年轻女子在用英文向大家介绍着柴火的情况,而在她面前,一个不知道哪国的歪果仁男子正举着手机,听着她的介绍,不时点头,又不时询问上两句。

那时候,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仿佛魔怔了一般:

这个世界,好有意思啊!

于是后来,我也入了柴火的坑。

二、在柴火的第一天

记得第一天去上班的时候,和我同时进来的还有一个男生。另外和我们同是实习生的还有两个女生,一个叫小容容,一个叫小曼曼。而面试那天那个脑袋上插着一根簪子的小沁子成了我们的负责人,她严肃着一张脸甩了一个介绍柴火基本情况的ppt给我们,让我们记住这里面的内容,一身气场biu biu扩散着。

而我们在柴火所需要做的工作,包括但并不仅限于:1、接待:向来访者介绍柴火的情况,2、学会焊接徽章:因为要教别人做,3、学会做“造物吧”的产品:就是柴火门口左边,木架子上放着的那些表皮上包着不织布的东西,4、使用3D打印机和激光切割机。

于是这整个上午,我们就是在看ppt中度过。

今天刚好是开放日,下午的时候,传说是华侨城的党组织来采访柴火,然后花了很多时间给一个穿红衣服的,长得巨萌巨呆巨可爱的女子化妆。后来小曼曼告诉我,这个呆萌的女子竟然就是柴火的空间管理员小燕子……

果然人不可貌相什么的,说得太对了。

党组织采访完之后,一直坐在旁边的,一个脑袋成了一片汪洋大海的歪果仁就扯着小燕子一直在讨论问题,我在旁边一直听着,这个歪果仁似乎是在使用Arduino做东西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特来找小燕子请教,两人讨论得不亦乐乎,直到下班之后还没有要走的意思。

果然,用工作狂什么的来形容小燕子真是太贴切了。

三、编程课、徽章和材料包

在柴火的第二天,我几乎都是在懵逼中度过的。

柴火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前店,负责接待,其对外开放的;一个是VIP区,那里面的机器和工具材料更加齐全,但是一般不对外开放。两个区域就隔着几条走廊。

下午据说是工作坊,我们几乎所有人都要去帮忙,所以从中午开始,我们几个实习生就开始收拾东西了。

如果让我送VIP区一个字,毫无疑问只有一个——乱。

在VIP区中有一张用5个长桌拼成大桌子,上面横七竖八乱七八糟地放着各种尺子、笔、起子什么的工具,还有各种杂物,做了一半的小东西,甚至是喝了一半的饮料都肆无忌惮地放了一个又一个。

于是,实习生兼任起清洁工。

管理VIP区的是一个胖乎乎的男生叫小山子,说话断断续续的,没事总喜欢拍着他的肚皮憨憨地笑着,但是一敲起代码来噼里啪啦一行接一行。下午的工作坊就是他负责讲的课,讲的是如何通过建模,做一个可以控制快慢的旋转盘,然后在盘子边上黏上各种动作的小纸人,就可以当动画看了。

说实话,那一下午我都没听懂小山子在说什么,但是来参加工作坊的有很多都是中学生,有的有父亲陪着。我看着他们对着电脑里那一排排跟虫子一样密密麻麻的英文代码认真思索着,然后跟身边的父亲一起讨论着什么。

其实直到那时我快大学毕业,在我眼里的——或者说在我身边的男生都是重度游戏爱好者,他们不是在谈论着游戏里的某个人物,就是在谈论里面的某件神器,打boss,然后升级。我从未想过一个对着满屏幕英文代码看得如此认真的脸,可以是一款如此稚气呆萌的造型。

第三天,作为实习生的任务,小沁子让我们学会做一件“造物吧”的产品,然后再焊几个徽章就可以了。

所谓的“造物吧”,可以简单理解为“带点科技范儿的手工材料包”,是柴火开发出来的一系列产品,里面配了几个有不同功能的硬件模块,已经切割好可以搭起一个基础外型的木板子,还有可以随意发挥创意的彩色粘土、不织布和卡纸。

徽章焊接是我从没有接触过的东西,结果焊了10个徽章只有1个合格了,其它的因为焊料没有完美地塞住洞洞,虚焊,不合格。哼,再焊一个,焊不合格死不休!

等到我焊完最后一个徽章,已经是7点多了,走出柴火的时候饿得眼冒金星。那个时候,我不知道柴火还有个“秘密的零食箱子”——当然,我是后来才知道了它的存在。我在柴火混熟之后它便屡遭毒手,而那个如此凶残的人,自然就是小女子区区在下。

其实,当我开始动手做一样东西的时候,仿佛我手里的东西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我站在一个造物主的角度去塑造它,乐此不彼,欲罢不能——这就是动手的乐趣。

徽章和材料包

四、参观PBC工厂

在柴火的第二个月,我被调去了VIP区,记得是为了做一个包包,作为参加5月份文博会的展品之一。

但是等到我入侵VIP区,我这才被这里的乱整得脑仁儿发疼。这里真是太乱了,有时候想找个东西都找不到。于是作为出生于地外星系的文科生,光荣升任为“收纳达人”~那个时候,我居然会花一整日的时间,把几箱Makeblock不同种类的零部件全都分出来,分类放到不同的箱子;或是把各种不同的感应器扔到不同的小抽屉里,标上中、英文标签……就这样简单又繁琐的活儿,居然还干得津津有味,现在想起来,也是醉了。

我在的时候,柴火的VIP区常驻着两个创客,听说是因为他们的项目很是有意思,所以柴火每个月会给他们经费,让他们驻扎在柴火做自己的项目,作为回报,他们要做分享会,把自己的项目和知识分享给更多的人,这不仅是柴火对于创客的一种鼓励,也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分享更多的知识给更多的人。

其中一个,是来自俄罗斯的创客小艾(请原谅我起花名的糟糕功力),他很是腼腆,又因为语言不通,所以只是“say hello之交”。

另一个是小玙子,因为语言交流通畅的原因,比较熟,她说她之前一直在日内瓦工作,听说柴火有这么个项目,就回来了,为了做一个叫“空间种子”的项目。

记得通常每隔一周的周四,柴火都会有个拜访日,去探望一下工厂或者同行的老朋友什么的。

今天去的是一个PBC工厂。在柴火前店的的焊接工作台上就有很多徽章焊接的材料包,PBC工厂做的就是这个印刷电路板。

当天去的人有小燕子、小沁子,我们三个实习生,一个从美国来的日本人,一个从耶鲁毕业的津巴布韦女生(希望我没记错国家),还有小艾。

在我们这一行人当中,听工厂的负责人介绍听得最为仔细的怕是小燕子还有那三个歪果仁了。

记得某一刻我站在那个津巴布韦女生后面,看见她拄着雨伞立着,看着前方工人正在雕蚀PBC板的厂房,仿佛魔怔一般凝视着。而彼时,小艾还在一台巨大的机器前,脑袋几乎要钻到机器里面往上观察着机器里的结构。他们的兴趣,是出去内心深处的深爱啊——

或许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专业,或者是工作,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谋生的工具,但是真正痴迷于自己所做的东西当中的人却是没有几个。

五、来做义工的兵哥哥

每到柴火的开放日,总会有很多政府官员来这里参观,然后小燕子就会把柴火里面的投影仪放下来,让我们把柜子里的凳子拿出来摆好。这天,却来了一个长得胖乎乎又很是健硕的男生,二话不说帮着布置现场。

我初时还以为是个好心的参观者,后来才知道,他是个退伍军人(其实年纪也就二十出头),对柴火很感兴趣,同时也是柴火的(交钱那种)会员(柴火会员分为三种,不交钱的,交钱的,还有柴火给他钱的……),此次不仅自掏腰包从贵州跑到深圳,还就只是为了来给柴火做一个星期的义工。

太伟大了有木有!

后来直到他走了,他说,他在贵州做了一家创客空间,并兴致勃勃地通着手机视频带我们参观他的创客空间。

几乎在每个开放日,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人来参观柴火,来了解柴火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其实在我的认识中,柴火并不像是一个盈利机构,却更多的像是一个兴趣分享空间,她作为一个平台,像吸铁石一样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喜欢做东西的人,他们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做自己的项目,或是把自己做的好玩的项目分享给更多的人,然后交到一群有着同样爱好与想法的朋友,和各种职业背景的人交流想法,分享知识。

制作,然后——分享。这就是创客。

六、文博会

大概到5月中左右,就到了深圳一年一度的文博会。当时柴火去参加文博会的时候,只准备了5个项目(当然还有些别热用来充填空间的,毕竟展位也不能显得太空了不是……),大体我就挑几件在这里随意唠嗑一下了:

互动沙盘。这就是一个装沙子的大盘子,其上空装一个投影仪,通过感应器测量沙子的距离,可以实时改变投影到沙盘上的等高线地形图的形状和颜色。记得这件装置当时摆在会场的时候,几乎要变成小孩子的战场了,现场尘土飞扬,沙溅遍地。记得小山子说做这个沙盘只是因为好玩,但我觉得,中国人民绝对是一群务实又充满思考力的人民——文博会的时候,不停地有人问:“哎,你们这个沙盘卖多少钱啊?我觉得这用在我们学校的地理课很不错哦”(我觉得,那节地理课一定会变成古代战争现场……);“我们即将要做一个活动,我觉得用这个沙盘很适合放在活动现场用来互动哦”(嗯,记得要安排警卫员哦);“我觉得你们的沙子换那种无尘的会更好一点,你看,尘太多了,对孩子也不好”(这倒是个好建议)。

闪电云。一大团装着人体红外传感器和灯条的棉花,假装成云朵的样子,正常的时候是闪白光的,幸运的话,就可以遇到“七彩祥云”。记得文博会的最后一天,小燕子说,她要和七彩祥云合个影,就傻呵呵地在闪电云下面不停地“经过……经过”。

幻闪背包。其实,这件物体是我做的。本来小沁子比划的背包外型大概雷同某宝的爆款,然后在背包前面放一块灯板,晚上背出去,只有自己的背包闪啊闪的,肯定十分炫酷。至于那块灯板的编程问题什么的,自然是小山子大神的事情。后来我一眼瞄到了墙壁上Maker Faire的logo形象……Maker

Faire是美国《Maker》杂志创办的“创客大聚会”,柴火拿到了中国区的举办权,而这个Logo的形象就是一个红色的机器人,这机器人身体的地方四四方方的,貌似还可以装装东西嘛。于是,这个背包就长成了一个机器人的模样,会自娱自乐地下着俄罗斯方块。

水冷机箱。据说,电脑机箱有一种冷却方式是用流动的液体冷却,小山子把就里面的水循环系统单独拿出来,做了这个装置——其实,这就是个扭曲成“maker”这5个单词形状的透明管子,然后里面有水在不断地循环流动。在VIP区的时候,我就看见小山子买了一大包风骚的荧光粉色的粉末,乐此不彼地给这管子里的水调换着颜色,我问他这东西有什么用呢,他回答说,就只是好玩而已。记得展会上很多人看见这个装置,都问是干什么用的,我理直气壮地回答:“用来看着好玩的”,有的人不屑;有的人挠挠头表示不理解此物制作者的奇异爱好;还有的人说着“做这些没用的东西对社会有什么用呢”,后愤然离去;而我记得有一个高个子,打扮得颇为时尚的女子仔仔细细地看了这水冷机箱一会儿,跟小山子说:“我建了个艺术馆,我觉得你这个东西可以用在我们艺术馆的门口,做成几个这样这样形状的门,人可以在下面通过。不知道你这个东西可不可以做大一点?”

果然,这世界缺的仅仅是缺乏想象力的人。这个女子瞬间并直接刷新了我的三观。

也许对于创客来说,他们做一样东西的初衷仅仅是因为“好玩”。很多人不理解他们这种奇异的思维做出的奇异的东西到底对社会有什么用处,对于他们来说,不能赚钱、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就是没有价值的,但是,谁晓得什么时候,这件“无用之物”就遇到了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了呢?

“创新”,仅仅开始于那两个字:“好玩”。“有用”,仅仅是因为:那个对的人。

七、长兔子耳朵的日本人

某次周五晚上的分享会,是VIP区的驻场创客小玙子分享她做的“空间种子”的项目和她自己的故事。简单并且浅显地概括,“空间种子”是“一个把个人的数字生命信息储存到细菌或者嗜极微生物的DNA里面,来使未来生命可以在地外空间以生物形式来延续的一个作品”。传说,“脑洞要开得很大,才能听懂这个作品的深意”……这个脑洞大的人居然很凄凉地并不包括我……泪奔……

而那天晚上,来了个“砸场子”的人……

那是个胖乎乎的萌到不要不要的日本人小T(不知道能不能甩真名的苦逼作者在起花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这种柴火老油条立刻就被他萌得晕头转向。

他、真、的、好——可爱!

他脑袋上戴着个猫耳朵,只要他一想东西,那两只耳朵就会咯吱咯吱地转,小燕子说,他是柴火的老朋友了,他几乎走到哪里都会带着他的猫耳朵,这个猫耳朵前面有一个零件要贴在脑门上,应该是用来检测脑电波的,思考的时候,脑电波会波动,“耳朵”就会检测到,然后就动了。记得彼时我们几个人围在他周围听他讲他写的书,他兴致勃勃并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堆东西后,突然停住了,歪着脑袋想了一下,那时,所有人都安静听着,只有他脑袋上的两只耳朵“咔咔”响着转了两下——周围的大家都毫不犹豫地笑了。

而他跟人见面的第一句永远是说“我每天学半个小时的中文”(其后紧接着开启了我听不懂的中文模式)。他甩了几句中文之后,转而开启了让人听得颇为费劲的英文模式,他说,他每年都在世界各地的Maker Faire现场到处跑,向别人介绍他的项目。深圳他已经来了很多次了——他拿出了一本巴掌大的小本子。哈哈,我认得,那是“创客护照”嘛——他说,他每到一个创客空间,就在那里盖一个章,到那时为止,一本皱巴巴的本子已经挤得满满当当的全是各种奇形怪状的印章了。

八、西班牙创客和他的开源项目

记得这个歪果仁有着一头暗金色的短发,下巴上一圈浓密的胡子,穿着一件灰白相间的短袖衬衫,领子下的两颗扣子很是随意地敞着。他来自西班牙。

他来,是一个意外,仅仅是为了来给我们分享他做的项目。因为没有事先做过宣传,小燕子第一次开启了B站的直播通道。

我的英文只是一个半吊子,听这位创客说的,大约他做的是一个app软件,装在手机上,连接电脑后,可以使电脑和手机协同编程。利用这个软件,可以做很多有趣的小项目(人机交互什么的吧……)。目前他把软件挂在了网上,任何人都可以随便下载。

虽然我对他的项目一知半解,但是他有句话我却是听懂了:“资源开放的意义在于,当我不做它的时候,还有别人继续完善我的项目。我没有用我的项目去赚钱,我从来都没有想过用这个赚钱”。

也许商人和创客最大的不同就是,商人永远也不会理解,一个创客可以花很多的钱,很多的时间做成一样东西,却还要把这个东西无偿分享给别人——疯子!而大多数的中国人,只可算是一个“好商人”。

我私认为,中国的创新要想走得远,关键还是在观念上的改变:共享、开放,知识保护。

http://www.protocoder.org/额外服务~把这位仁兄的网站贴出来……其实事实上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鬼……)


九:帽子和老爷爷:只要想做,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早上到柴火不久,一位头发半白的老爷爷在门口张望了一下,犹豫着进来了。

“这里……是柴火创客空间吗?”老爷爷迟疑着打量着柴火里的一切。

“是呀,请问您有预约吗?”我笑着迎上前,今天不是开放日,居然有访客。不过老爷爷的问题也算是正常,已经不止一个人问过我这个问题了。

“那你们谁是这里的负责人呢?”

“我们主管还没来,要不您坐着等一下吧?”

于是老爷爷坐下来,与我们聊起天来。

“我是从东北过来的,今年已经退休许多年了。本来我有个弟弟的,然后有一次他因为疲劳驾驶,车祸去了……”老爷爷说到这里,顿了一下,似乎是想起了什么,眼中满是泪光,“后来我就在想,要是当时有个人一直在旁边提醒他,让他提起精神不要疲劳驾驶,或许他就不会走了”

我们几个实习生相互对视了一眼,并不知道该说什么。

“后来,我受到了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感召,之后我就在家里自学,自掏腰包,制作出了这顶帽子——”老爷爷说着,脸上变得神采奕奕起来,他从随身的背包里拿出一顶灰绿色的布制有檐帽子和一本A4纸那么大的硬皮本子,“开车的时候把这个帽子戴在头上,如果司机打瞌睡的时候,帽子就会发出提示音‘请不要疲劳驾驶’,后来我又改良了一下,还加了音乐功能。你们看,我的这个产品还申请到了国家专利。我这次来,就是想通过柴火融资,把我的这个产品推向市场,让更多的司机不要疲劳驾驶,或许这样,也能减少更多的悲剧发生了吧……”

其实在刚开始写的时候,我还颇为犹豫,不知道该不该把这位称之为“老爷爷”,虽然他已经有七十多岁了,但他那一头半白的头发并没有把他衬托得垂垂老矣,他眼中的熠熠神光或许比之一些整日厮混度日的年轻人还明亮许多。

创新,创新!就连一位退休的老者都用一颗如此热诚的心去追寻,为何年轻的我们就如此轻易地认输呢?

只要想做,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帽子和老爷爷:只要想做,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完~

致: 我一直珍惜着的那个地方,以及我珍惜着的回忆。

相关文章

  • 在柴火实习的那些日子

    其实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距离我离开柴火创客空间已经过去将近一年了——是的,柴火创客空间,那个李克强总理曾访问过的创...

  • 在小米实习是怎样的体验?--在小米实习的那些日子

    遇见小米 2018年7月,我毕业回到国内,下飞机时,迎接我的并不是什么亲人和朋友,是36度的上海热。 炙烤的热浪和...

  • 实习时的那些日子

    2018-07-01 星期日 晴 日子突然慢了下来,大把的时间握在手里,竟不知该做些什么。 心还是浮浮躁躁...

  • 去实习的那些日子

    大巴摇摇晃晃地从沈阳一路驶到了传说中的大城市——铁岭。车厢里二十八个人儿一路上欢欣雀跃,像一笼将要放归大自然的鸟儿...

  • 找实习的那些日子

    大三,考研与就业形成了一道分水岭,意图更高学府进修的同学,在题海里奋战,而我们这群试图毕业就实现水果自由的人,从此...

  • 实习的那些日子(三)

    实习的第三个阶段,我想谈谈工地上其他人的故事。 姓后面加一个“工”,在建筑行业通常是对有经验的管理人员的一种常见的...

  • 实习的那些日子(二)

    无论之前做了多少心理准备,到了实际的工地现场,落差还是蛮大的。 半个月的时间,我换了两个工地,第一个工地只呆了三天...

  • 实习的那些日子(终结)

    实习的最后一个阶段,越来越明确自己应该不会待在这个地方了。刚好这里的一切都熟悉之后,就要离开了。 那天,是实习工作...

  • 实习的那些日子(一)

    我的实习开始于3月3日,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我将把它分成四个阶段来记录,写写我实习阶段所以发生的有趣故事,记录一下我...

  • 在荒岛实习的日子——实习反思

    在荒岛4个月的实习其实在6月28号做完了29号的内容编辑时就实际上结束了。4个月来,有感觉收获了一些处理事情的方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柴火实习的那些日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wio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