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2012年5月讲于洛杉矶净宗学会
好,我们看下一段:
具此深信,方能发于大愿,文中“应当”二字,即指“深信”,“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
这段很重要哦!是净土宗的宗旨。“具此深信,才能发于大愿”,就是愿力是由信仰而来的,你要相信娑婆世界修行是困难的,多障碍的,你才能够真实的发愿求生净土,所以这个叫应当发愿,应当就是因为有深信才有发愿。“深信、发愿,即是无上菩提心”,合此信愿是整个净土宗的一个方向的指导,而由此指导,“执持名号乃为正行”,这段太重要了!
这段分成两块,先谈第一件事情:深信发愿就是无上菩提心,很多人都不懂这个道理。有些人他往生,他的心情,是停留在离苦得乐这一块,他把净土的定位不是救拔,“就是净土是让我快乐的地方,娑婆世界是让我痛苦的地方”,他以苦、乐的对比来产生皈依,诸位你们觉得这样好不好?
不好!这样子不能往生哦,不能往生!昙鸾大师说:有些人他没有真正做成佛的准备,他只是为了安乐的缘故,而发愿求生净土,这个人他是绝对不能往生的。为什么呢?如果净土只是为了离苦得乐,那你到诸天就够了,诸位你想想看,极乐世界的定位。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思惟了几劫?思惟了五劫呢,然后经过尘点劫的波罗蜜才成就的,那么这个成就,只是让你快乐,创造一个快乐世界,需要思惟五劫吗?你想想看,有需要吗?你把诸天抄下来就好了嘛,他是为了圣道而设计的、为了菩提道而设计的,才需要这么复杂!
我们看《阿弥陀经》的结构,佛陀在讲前面的时候,“极乐世界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前面这一块,佛陀的确是用快乐来引导我们,“先以欲勾牵”。你注意看看,来,我们回顾一下,为了加强大家的印象。你看第九页开始,极乐世界到底它的定位是什么?来,你看,我们从第九页经文来看:“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佛陀的确是用苦乐——离苦得乐来引导我们,这个没有错了,这段没有错,他讲到很多:衣食自然、国土庄严、寿命久远……但是你注意再往下看,这要看到第十一页,佛陀的口气马上转变。佛陀要我们建立信心的时候,的确是用苦乐来诱导我们,但是,讲到发愿的时候,他的口气不同了,他说:“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不退转,不退转是圣道了!所以,你往生的理由不是离苦得乐而已,是成就不退转,那就是圣道了。
这说明什么意思?我们回到第十四面,深信发愿就是无上菩提,就是说:你往生的人,你必须做好成佛的准备。你是为了成佛而往生的,你不是为了离苦得乐,你为了离苦得乐,你到忉利天也不错了,是吧。所以我一再强调:你净土的善根,一定要跟大乘的善根做连结。也就是说:你现在你心态准备的越好,对我们后面的路,你会走的更顺。你同样求生净土,你心态准备得好,你后面一帆风顺,因为净土它本来就是为成佛设计的,你心态准备好,你很快就上去了;你心态准备不好,就算你到了净土,你也障碍重重,也不相应。所以,这段经文是很重要!深信发愿,求生净土,就是发成佛的心。所以最圆满的求生净土的心态是:为菩提道,求生净土!这个思考模式是最正确的,为了成佛而往生。
当然,凡夫对痛苦的感受特别强烈,你可以发两个愿,就是说如果要成佛,因为很多人对成佛没什么感觉,对不对?那你可以以成佛来当究竟目标,但是短期目标,你也不妨用苦乐来引导你,也可以,两个都可以,但是,成佛的目标不可以没有。究竟义——为了成佛;短期目标——离苦得乐,这样也可以。你说我的根器没办法一步到位,你可不可以给我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离苦得乐,然后再成佛,也可以,权教两个次第,可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