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学习意识,任何时候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场域。
下午再读《儿童读写三十讲》中的《为什么海量阅读》。这部分内容已经听过四五遍,也详细阅读过,按理说是比较熟悉的内容了,就自己的理解领域而言,不会产生太多新的认知了。但在再读过程中,当习惯性的跟着朗读者再次专注阅读的时候,大脑中还是产生了一些不太懂的问题,尤其是今天的朗读采取的是边读边听,眼前看到的还是原来就熟悉的文档,所以,在听朗读的过程中,就情不自禁回到了自己习惯性批注阅读的现场。于是,一边听一边将一些重点句子或不太理解的关键词做了不同的标记。
因为完全将自己沉浸在了一个学习者、阅读者的真实情境里,所以,当老师们朗读结束后,就习惯性将重点词句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让老师答疑,作为一个导读者,老师的理解力显然高我一层,但凡网友抛出的问题,他都能接住,而且自如应对,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就这样在老师不断地解读中,对于文章的理解又在不知不觉中上了一个台阶。
而这样的一种学习的发生是源于我习惯性进入一个专注度学习场域后,发现不理解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来产生的。
由此可见,抓住学习机会的关键是让自己真正回归到一个学习者的状态,并能及时提出自己不懂的真实问题,只要有高手在,问题解决的时候就是学习发生的时候。
除此之外,抓住任何机会学习的关键还有对知识本身的兴趣。
晚上,跟着干老师学习大概念。老师讲的清晰明白,我听的趣味盎然。一是因为知道干老师是卓越的导师,他对于语文教育和哲学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和洞察 ;二是接触大概念已经有段时间了,还是云里雾里,很想从干老师的解读中再进一步理解大概念。正是因为对人的信任,和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整个晚上两个小时的学习,除了八点五十后的课例分析,近两个小时的学习都处在一种专注虚空学习状态。尽管还有很多内容有待咀嚼消化,但学的兴趣盎然,不仅做了几页笔记,还对一些概念有了新的认识。
看来,只要心中有学习这件事,随时都是学习的场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