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欢迎阅读,抄袭洗稿必究)
文|诸神的恩宠
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邻居的窗》获得了最佳真人短片奖。
它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对中年夫妇过着平淡的生活,一天,他们无意中从窗户中窥视对面新邻居的生活。那对小夫妻如胶似漆,让他们羡慕不已。渐渐地,偷窥新邻居成了他俩的业余活动。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着邻居家丈夫对妻子的各种体贴,中年妻子心理渐渐失衡。一天,她终于忍无可忍,和丈夫大吵了一架。
不久,那对小夫妻里的丈夫死了。中年妻子透过窗户看到这一幕后,主动去安慰那位年轻的妻子。两人紧紧拥抱时,中年妻子才得知,原来,那对小夫妻每天也在偷窥他们的生活。中年夫妻有三个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幸福。
短片想要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幸福。当我们羡慕别人的时候,有人正在羡慕着我们。
看完短片,很多人都哭了,因为太真实。中年夫妻的矛盾,正是很多家庭现实生活的写照。几乎每一对夫妻,都要经历婚姻危机。早前,清华大学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对象是3000多名已婚男女。结果显示,通常情况下,婚龄越长,幸福感越低。
面对这个事实,很多人都会问,怎样才能改善夫妻关系、提升婚姻质量呢?
加拿大身心灵导师克里斯多福•孟,在其代表作《亲密关系》中,将夫妻关系分为四个阶段。书中,他不仅分析了四阶段的特点,还提出提升婚姻质量的良方。这本书畅销美、英、法等国,在豆瓣评分7.8,张德芬还为该书中文版写了序言。
一、 晕轮阶段:过度美化对方
有人说,“恋爱中的人,智商为零。”这话看似调侃,其实不无道理。
经过多年研究,克里斯多福发现,亲密关系的第一个阶段,是晕轮阶段。所谓的晕轮阶段,是指热恋中的情侣会不自觉地过度美化对方。而实际上,这种过度美化行为,是一种自我欺骗。
克里斯多福认为,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是人的心理需求。每个人都需要陪伴和照顾,由于存在这些心理需求,我们与对方交往的过程中,很难做到客观地看待对方。即便对方哪里不好,我们也会选择视而不见,甚至会主动为对方辩解。
然而,时间是最无情的“法官”。随着交往不断深入,情侣之间会越来越了解。相应的,越了解矛盾也越多。有一天,他们会突然发现,对方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这时,人们便开始怀疑亲密关系的真正价值。
当另一半无法满足我们的情感需求时,多数人都会像《邻居的窗》中的中年妻子那样,选择和另一半大吵一架,来发泄自己的愤怒。然而,吵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不能提升婚姻质量。
二、幻灭阶段:越了解越无法忍受对方
亲密关系的第二个阶段,是幻灭阶段。
当亲密关系出现问题时,人们往往会愤怒、痛苦和绝望。克里斯多福认为,对心灵成长来说,有负面情绪是好事,它会迫使我们重新认识自己。
每个人都是原生家庭教育的产物。可以说,我们生命中的大部分痛苦,都源自于我们的原生家庭。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童年创伤会如影随形,不断折磨我们,让成年后的我们痛苦不已。
当童年创伤投射到亲密关系上时,就出现了夫妻矛盾。而且,夫妻关系越亲密,越容易暴露童年创伤。
书中,克里斯多福现身说法,举了自己的例子。一次,他和妻子因生活琐事大吵了一架。冷静下来后,他发现自己的怒气是源自小时候的一件事。
6岁那年,他把狗链弄断了。父亲得知后,狠狠打了他一耳光。那一刻,成了他的童年创伤之一。多年后,妻子的一个举动,无意间唤醒了他那段痛苦的记忆。于是,他才迁怒于妻子。看懂了吵架背后的真相后,克里斯多福主动与妻子沟通,并求得了妻子的原谅。
生活中,多数夫妻没有克里斯多福的灵性。夫妻发生矛盾后,大多会演变为一场
家庭大战,其表现形式是:攻击、情绪抽离和被动攻击。攻击包括批评威胁、肢体攻击、言语中伤等。情绪抽离指保持沉默和冷暴力。被动攻击指隐晦的批评、嘲弄和抱怨。
三、自省阶段:自省是心灵成长的前提
亲密关系的第三个阶段是内省阶段。
想改善亲密关系,首先要改变自己。改变自我的第一步,是学会内省。我们身处宇宙中,每个人都很渺小。内省是正视内心的过程,内省的终极目标是让我们能和自己和谐相处。当我们与自己和谐相处后,我们的亲密关系也会随之而改善。
书中,克里斯多福将不正常的夫妻关系分为三种角色,受害者、拯救者、迫害者。
《邻居的窗》里,中年妻子把自己看成是婚姻的受害者,于是和丈夫大吵一架。
很多时候,夫妻双方都会把自己想象成受害者,真实的情况往往并非如此。事实很可能是,你的另一半并没有迫害你,是你自己在欺骗自己。如果把自己扮成受害者,那很可能会迫使另一半扮演迫害者。许多家庭中,往往是妻子的懦弱和丈夫的野蛮共同造成了家暴事件。如果妻子不那么懦弱,丈夫也不敢如此嚣张。
与受害者对应的,是拯救者。婚姻中,许多人喜欢把自己扮演成拯救者,以高高在上的姿态,用怜悯的眼光看待另一半。其实,把自己扮成拯救者,是高度自恋的表现,目的是为了逃避痛苦。讽刺的是,拯救者是为了解决问题才产生的,而这个角色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迫害者的角色,是要摧毁亲密关系。在亲密关系中,无论一个人如何自私自利,他都不可能承认自己是迫害者。
当亲密关系走到内省阶段,我们就不会一味怪罪伴侣,觉得都是对方的错。相反,我们能如实地看待自己,并清楚地知道,我们现在的所有行为,不过是你我们小时候的翻版。
只要我们有决心摆脱受害者、拯救者和迫害者的心理,对伴侣真心付出,我们就能在获得真爱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自己。总之,亲密关系能教会我们正视自身的渺小,驱使我们了解真正的自己。
四、启示阶段:尊重和爱是亲密关系的法宝
亲密关系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启示阶段。
我们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自己内心世界的投射。想破除头脑中的限制性想法,就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唯有如此,才会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
一段亲密关系来之不易,想要破坏却非常容易。只要你时时刻刻都怀着要改造对方的念头,那么,你一定能毁掉这段关系。当夫妻出现矛盾时,面对负面情绪,我们有以下四种处理方式。
第一,做深呼吸放松;第二,如实地接受真相;第三,对痛苦要有涵容能力。
克里斯多福建议,我们可以想象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容器,无论多大的痛苦,都能被容纳在该容器里。这时候,痛苦就会减轻很多;第四,承认自己有错,学会与对方共情。夫妻吵架时,一方可以把另一方想象自己正在看着成镜子,对方对你说的话,就是你对自己说的话。这种方式有助于化解冲突。
上述四种方式,对疗愈痛苦具有神奇的功效。
亲密关系来到启示阶段,最重要的是,认识并接纳真实的自己。亲密关系的核心是尊重、包容和爱。学会爱,拥抱爱,表达爱,就能拥有良好的亲密关系。
克里斯多福认为,伴侣不是我们爱与幸福的来源。对我们来说,伴侣有三种角色,一是镜子,能照见我们自身不足;二是老师,能在生活中激励我们;三是朋友,能陪我们共度人生旅程。在学习爱伴侣的过程中,我们将学会如何去爱全人类。
一次访谈中,台湾综艺教父王伟忠说,夫妻关系到最后,是室友的关系,和谐相处才是王道。
亲密关系的最终目的,是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亲密关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是生命赠予的一份大礼。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具备那双看透真相的慧眼。
(完)
作者介绍:诸神的恩宠,写作者,多平台签约作者。本文为原创文章,抄袭或洗稿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