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了,数学老师一脸愤怒地跑过来找我:“你知道吗,刚刚数学课小A同学朝我竖中指,气死我了!”我大吃一惊,没想到真的被陈老师说中了。上个星期,隔壁班的陈老师告诉我们,她班上的几个男孩子在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有竖中指的想象,提醒我们也要到班上加强教育。当时,因为还没有发现自己班上的孩子有这种情况,我想就不要在学生面前进行错误的“示范”了,以免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没想到,风平浪静的海面下其实早就暗潮涌动了。
我好生气,气的是孩子做出如此不堪的动作,更气的是他竟然冲老师做出如此不堪的动作。
“小A整节课都坐在那里晃,发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声音,影响全班的同学。我提醒了好多次都没有用,实在没办法我就说‘你不要像个猴子似的动来动去’。嘿,他倒好,竖起中指朝我伸过来……”数学老师也是位老教师了,估计在二十年左右的教学生涯中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她的心情我很能理解,她心中的痛我更能体会——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没有关系,如果道德上有问题,或者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那可真的让老师非常痛心的。
小A是个白白净净的男孩子,一双大眼睛总是骨碌碌地转个不停,显得非常有灵性。他身上最大的问题就是控制不好自己的嘴巴和情绪,上课嘀嘀咕咕是家常便饭,这一点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本学期我已经换了好几次同桌,现在的同桌是‘同桌三世’,我有一种不详的预感,不用多长时间我将会迎来‘同桌四世’。”孩子是聪明的,他也很清楚自己身上的问题所在。可是关键问题是,他不会进行自我管理啊!情绪管理也是小A所欠缺的,本学期他第一次犯错被请到办公室时,没说几句话就开始大喊大叫:“我就是这样的,你不要想改变我!”声音之大,语气之激烈,让我深深地担忧起来:眼前这个六年级的孩子,在他的成长道路上都曾经经历过什么啊?如果继续任其发展下去,他今后的人生或许要再吃很多的苦头!
就在昨天的语文课,小A一激动,嘴巴里不由自主地冒出一句脏话。我提醒他不要这样说了,他倒好没有几分钟又冒出一句来。当时大家正在热烈地讨论,同学们都很激动。我知道,小A只是想用这样一句带有“颜色”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已,并不代表他的内心有多么的“不堪”。可是我想起苏霍姆利斯基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教师既要激发学生的信心和自尊心,又要对学生心灵里滋长的一切不好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觉得有必要善意地提醒他:“不能再这样说脏话,否则我要和你父母交流一下了,看看这些脏话究竟是怎么来的。”小A呢,不仅没有收敛,反而继续摇头摆尾、嬉皮笑脸着说:“他们教的呗!”周围的孩子都很沉默,仿佛也已经习惯了他的放飞自我般的表达。我,倒是被孩子的话噎住了,竟然只能用沉默来宣告我的态度。
结合孩子这两天的表现,我给他的妈妈发了一条微信,简单说了一下情况。孩子妈妈一看着急了,立刻表态回家要好好治一治他。当天晚上九点左右,孩子妈妈又给我发了一条短信,说是已经让小A打电话给数学老师承认了错误,并且道了歉。我害怕孩子的坏情绪会蔓延开来,会因此“怀恨在心”,对我,对数学老师有所抱怨。第二天一早,我找小A询问昨天晚上在家里被“混合双打”的情况,他笑嘻嘻地说:“我的耳朵已经报废了!”这意思,看来一定被父母教育了很久。“那你现在是怎么想的呢?”我担心地问。他收起一脸的笑容,一本正经地说:“知道错了……”看来,我是杞人忧天了——孩子并没有继续闹情绪。这时,我心里的大石头终于放了下来。
现在想来,孩子的出言不逊以及出格的动作都是自己内心情绪的一种表达。在愤怒的那一刻,他或许并不知道自己的言行是不好的,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伤害。“不知者不为过”,作为老师和家长,这时候最应该做的就是表明态度,尊重与严格要求双管齐下,将稍稍偏离轨道的孩子牵引过来,不再做“迷途的羔羊”。我为小A感到庆幸,庆幸他有如此明智的父母;我也为自己感到庆幸,庆幸能够遇到如此知错就改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