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活水

作者: 西山居客 | 来源:发表于2019-04-24 06:25 被阅读17次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大体的意思是孩子何时出国比较好,现在也记不清结论了。但是有一个重要的点,是关于母语和英语之间是怎样平衡的,比如说读过初中再来留学,母语就基本巩固住了。我倒是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我们学一门语言要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被认为是过关的呢?如果仔细想,我可能倾向于语言无止境。因为语言用来交流,但又不止于交流。语言还指向思维,指向审美,指向我们对于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无论我们思想走多远,语言作为工具,都要跟得上;无论我们的感受多么精微,语言都要在那个关键点上和我们一起感动、一起落泪。语言是载体,但是又自成体系,有自己的姿态和美感。每次出国,看着那么多书,只能望洋兴叹,觉得自己可能会看明白故事,但是可能一辈子也不能理解那种精微的好。就如同在中国这么多年,也没有读懂《诗经》和《离骚》。如果不能通过语言去触摸到那个境界,总归是个遗憾。

      为啥说这么多不相干的呢?是我很震惊地发现,来了一个月之后,英语并没有什么进步,但是中文水平,确实在持续下降中!!通常我们会认为成年人的母语不可能有退步的,但是,我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下降的表现如下:会词不达意;有时句子结构会不知不觉向英文的句子结构靠拢;还有最要命的,就是有时连表述的逻辑也会受影响。

图书馆

      前几天看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萧丽红的《桂花巷》,关于语言的问题忽地又跳出来。以前对小说的语言体系并不敏感,现在看,倒真的特别有感触。《平凡的世界》是陕西的语言体系,乡土的,实在的,温存厚重的,如果一定要用普通话去替换,就差了很多意思。萧丽红更是如此,台湾的土话里有些文言的影子,比如“汝”,比如“伊”,也有独有的一些用法,比如“某”。之前从来不知道“某”可以用来指代妻子。女主人公剔红的丈夫和她最深情的告白,就是那句“生十二个儿子,都是和一个某生的”。想想这句话,把“某”换成“妻子”,味道顿时就没了。一方水土不只养了一方人,还养了一方的语言。在北京时特别喜欢听老北京人说话,那种自在惬意、满不在乎的劲儿,还真是在别的地方没见过。王朔了不起,这些把自己的语言体系用得鲜活的作者都了不起。语言是一条美丽的鱼,要在适合自己的活水里养着,就越来越鲜亮。

      当然会有很多朋友质疑我,可能只有你这样禁不起折腾,估计是有邯郸学步的潜质吧我也这么承认,确实自己的语言功底不行,所以退步很明显。女儿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原著,我一直觉得很遗憾。如同自己吃过很好吃的菜肴,却没有和她分享过。想到可能她以后也不读《红楼梦》,就想起余光中说的:“如果你的女友已改名为玛丽,你还能送她一首菩萨蛮吗?”这个就把这个遗憾说尽了。

      我们习惯以目标为导向,用结果来衡量。所以,可能这个思维也会用在孩子的留学上。其实,教育真的是有指向的吗?如果一定说有,那也只能指向人生,指向体验。而不只是学识、就业、前途。可能因为我们太注重实用性,所以,我们会以为孩子在一定的年龄出国,不会影响他(她)的母语水平。从应用的角度说,应该说影响不大,可以听说读写,这个一点问题都没有。上周末去BB&N的open house,遇到一个7年级的华裔小朋友,她是美国本土出生的,中文沟通能力也没有什么问题。我问她是怎样学中文的,说4岁开始,每周末去上中文课,在家英文和中文都说。她唯一说得不利落的时候,就是语序有点像英文。但是发音很标准,好过像我这样以东北话演变成的普通话。

Jackson School

      说到底,看我们更靠近哪一种语言体系,是看我们的思维离哪个逻辑、哪种表述方式最近。以亲身体验来说,我放弃那种二者可以得兼的幻想。而这个取鱼还是熊掌,也不是我能决定的。古人说得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域和语言之间确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上周上课,老师跟我们说世界上有超过2万种语言,有些岛国,可能每个岛面积都很小,但是这些岛可能都不怎么和其他岛的人来往,于是,每个岛都有自己的语言。所以,其实只是取舍,而不是得兼。今早听到好朋友的留言,说到语言,也是我现在的切肤之痛,她认为对母语是要很好掌握运用的,因为这不仅仅是语言,还有文化传承。我很赞同,但是how?不知道这是不是其他留学生家长关注的。我只上很少的课,已经有江河日下之感,不知道留学的孩子们怎样hold住的。

      自从开始写这篇,就时时想起去年在北京认识的一位姐姐,她女儿在美国读书。小姑娘马术好,文字的驾驭能力也棒,看过这位姐姐在朋友圈发的小姑娘的一篇文章,那个格局,那个文字能力,真的令人倾倒。或许,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当我们一种语言能力提升的时候,也会带着另一种语言能力一起飞升。要不怎样解释那些翻译大家的手笔呢?估计我的能力下降可能是因为基础太薄弱,实在禁不起这样的冲击。归根到底,是君子无能怨自修。

Newton市政厅前

      今天和爱好烘焙的好朋友聊天,觉得她说的特别经典。她认为我的文字就是情绪的出口,她如果有情绪,就会特别费面。

      希望有一天和女儿聊天,像从前父亲跟我说起那些诗词故典,女儿不要一脸茫然地看着我。如果真的如此,那是真的不能说菩萨蛮的了。

相关文章

  • 语言的活水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大体的意思是孩子何时出国比较好,现在也记不清结论了。但是有一个重要的点,是关于母语和英...

  • 活水

    我用尽全身的力气和爱 为自己造了一个死水的池子 我天天的盯着我的池子 水里清不清澈 我的心一心在我的池子上 我的眼...

  • 《活水》

    这是一弯欢快的活水,蜿蜒曲折,激流蓬勃。 这是一弯欢快的活水,冲击着顽石,从高山的缝隙中流过。 这是一弯欢快的活水...

  • 活水

    晶莹的雨露如繁星般跳跃,滋润着那早已干渴的心灵。 希望!那是生的希望,那是释放的灵魂。 滴答滴答……永福的泉源。在...

  • 活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用一潭清澈的池水道出了人生的大境界

  • 活水

    lnuq2015-07-20 《摩根解经从卷:路加福音》 “我来要把火丢在地上。倘若已经着起来,不也是我所愿的吗?...

  • 活水

    最近关注武汉大学大一学生一公众号,本来平静的心,被这股活水冲起了波澜,内心不能平静。 第一,我有很多术语、网络用语...

  • 活水

    小桥活水青山出, 大漠黄沙赤野来, 碧草绿洲今复在, 亭榭竹林燕雨宅。

  • 活水

    水流到哪里,哪里就有绿色出现。 ——《大河之源》 没有成熟的年纪, 没有丰富的...

  • 活水

    当走到一个死胡同 垂死挣扎的时候 莫急 是不是 就该换一条路了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找到活水 让自己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言的活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xai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