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本文以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变化为线索,由讨厌到敬畏,赞美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赞颂了母爱的伟大。
在第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环节一:直接导入
环节二:基础知识积累
1.认读词语
2.多音字
3.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4.词语解释
环节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找出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句子。
2.请按照作者将母鸡的态度,将课文分为两部分。
3.第4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环节四:课堂小结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生字教学占了课堂的大半时间。课堂重点指导了“孵”和“戒”的书写,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如果再让学生在本子上练写一遍,请两个同学上黑板书写检测,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初读课文时,学生能够很快能够找到作者一开始的态度:我一向讨厌母鸡。而对“我不敢再讨厌母鸡”这句话,却没有顺利找出。一部分同学找到的是第4自然段。在指导下,学生发现此句并未明确表达作者的态度,而后才找到文章最后之处。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未进行认真预习,导致课文比较陌生。二是,课堂上急于回答问题,未进行仔细思考。三是,我出示的问题不够明确。如果这个问题改为“找出明确表达作者对母鸡态度的两句话。”意思更加明确,学生应该能准确找到答案。也是因为学生的错误回答,第4自然段的过渡作用,水到渠成。
反思整个课堂,我开始有意识地注意的学生的专注度和课堂参与度。在教学设计时,问题的提出还需明确具体,教会学生静心思考,不能只为回答问题而回答,要有自己思考的过程和痕迹。
第二课时,我做了以下安排:
环节一:复习导入
1.回顾课文内容,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环节二:研读文本
1.默读1-3自然段,说一说,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有哪几点?
2.作者对母鸡的态度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3.作者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请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文中哪里体现了母鸡的这些品格?
4.“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说一说你对这三句话的理解。
环节三:对比阅读
1.比较《猫》和《母鸡》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环节四:课堂小结
在第二课时教学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其一,学生回答凌乱无序,跳跃性强。课堂上我把重点放在了母鸡品格的交流品悟上。因为学生回答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课堂上跳跃性比较强,显得凌乱无序。我一意识到这个问题,马上指导学生,回答问题时,先说出第几自然段,再读句子,再抓住关键词句,说出自己的理解。如果在回答前便出示问题回答范例,学生会更加清晰,课堂也会更加有效。在这里,学习支架的出示显得至关重要。虽然以前在课堂上也会有意识地给出回答范例,但未形成模式,学生还未养成习惯,这还需要在课堂中多次出示,强化意识和习惯。
其二,课堂指导不到位,略显肤浅。特别是在对文最后章三句话的感悟时,老师说的多,学生朗读感悟交流少,应有的情感没有升华到位。
其三,对比阅读中,未组织学生深入思考比较。出示的学习指导较为简单,学生无从下手。我带着学生进行简单比较后,就草草收尾,此环节未有效实施。究其原因,一是,课堂节奏把握不当,导致课堂时间不足;二是自身备课不充分,未进行简洁凝练的语言组织。三是自己不够重视,未带领学生有效回顾梳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