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时分,我们登上了万安古城墙。当落日的余晖穿过带着雨意的云彩洒在古城墙上时,于薄暮时分去登临欣赏一座历史久远的古城,心中便有了几分古朴之趣,思古之幽情在胸中弥漫,我们会发现在这荒弃的古城里,有着极为幽深的历史意蕴,深邃而明净,透朗而质朴。
万安古城在甘肃环县车道镇境内,这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古城堡。保存完好的古城墙上长着稀疏的蒿草,在晚风斜照中疏影清浅,随风摇曳,似乎在向来访者致意。大凡具有深厚历史意蕴的故土风物,都有一种内在生命张力,无论岁月蹁跹流徙,那些附着了前人生命遗韵的老城墙就这样在清浅的时光中静默的矗立着,淡看流云烟岚、人事代谢,在时光的沧海桑田中,这些古老的城墙就是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在高处矗立的古烽火台,悠远深沉,还有厚重的老城墙,就像一位在历史的烽烟中幸存的老者,无声的诉说着这里昔日的繁华过往。
眼前的万安古城,在日暮时分的阳光里透着沧桑与古意。站在这凝结着千百万人血汗所夯筑成的古城墙上,我对这些断壁残垣充满了深深的敬意,怀揣敬畏之心,以仰望的视角仔细地打量着这里的一切。这里昔日也曾有过她的荣光与繁华,也曾是多少英雄人物心怀梦想建功立业的明月边关。据说这座古城曾是养马的校场,相当于今天的军事重地。站在古城墙上,回望历史深处的烽烟兵戎,我似乎看见了那驰骋疆域的战马,在这黄土大地上腾空而起,猎猎作响的旗帜在风中招展,边关的烽烟在战马的嘶鸣声中燃起,那些远去的烟尘留下了无尽的期盼与遐想。今天站在这里怀古瞻望,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我们应该对历史充满敬意。
万安古城四周都是由黄土夯筑而成的厚厚的城墙,城墙依山而建,极具天险,城墙脚下留有护城河,这些护城河应该是为防洪而建。经过历史风雨的洗礼,这座城墙依然能够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充分说明了它的坚固性。没有半点水泥砖瓦的堆砌,仅仅只是由厚实的黄土夯筑而成,不能不说古代劳动人民的的智慧与创造力,他们在科学技术极为落后的古代铸造出了历史的不朽与永恒。
在万安古城墙上,我认真仔细的观察打量着这黄土夯筑而成的厚实的城墙,我用手触摸了一处黄土裸露的城墙壁,它是极为坚固的,除了一层轻薄的黄土粉末粘在指尖外,连一粒黄土也没掉下来。我似乎感受到了历史深处的温度与血脉,这每一寸黄土分明都是靠人力肩挑身扛夯筑而成,这究竟耗费了多人人力与心血,很难想象。这些黄土筑成的城墙呈层状,都是靠人力慢慢夯筑起来的。我在外墙处看到了那层层的黄土,一层粘着一层,特别坚固厚实,也极为稳固。而且城墙还有一个特点,无论是城墙的上方还是墙壁处很少有葳蕤茂盛的草木,据说筑造城墙的黄土都是炒熟的,这样土壤失去了水分,草木就无从生长,城墙也不会在雨水的冲刷中坍塌。从城墙的筑造上,我更明白了万安古城的深蕴,对它的敬意愈加深厚起来。
站在城墙的高处,远远望去,颇为壮观,这些厚重的古城墙横亘在沟壑之间,宛若一条起伏蜿蜒的长龙,起伏的曲线在山间勾勒出她的风脉与神气。我在想,在这群山绵延的大山深处,为何会有这样一座古城,在交通极为不便切生产力极为落后的古代,修建这样一座城是何其艰难。这座古城为何会叫万安呢?我想建城的初衷大概是希望后来者万世安康、万世平安吧,这是多么美好的寓意,饱含了古人的智慧与希冀。万安,这是一个多么具有诗意和内蕴的名字,万年平安,万世安康,这是多么美好而朴素的愿望。从这城名的寓意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人的胸襟与智慧,他们做事不是为一时一世而做,而是基于万年千秋,所以这万安古城才在经年累月的风雨的侵蚀中巍然屹立、岿然不动。我忽然想起了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胸襟和风范也就是范文正公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吧。瞬间,我也明白了这斑驳的古城墙的美好蕴意。在今天这个美好的时代,我们应该学习古人的这种胸襟,当以一种高远的志向去谋事做事,让这万世安康的美好寓意不断传递延续。心怀高远之志,与美好同行。
万安城上有深蕴。从万安城上下来,在晚风的清凉里,我看到了那些田地里长势喜人的庄稼,还有修建整洁的新农村,错落有致的屋舍,归来的牧羊人赶着洁白的羊群朝家的方向走去。这欣欣向荣的发展图景就像一幅油画,这不正是万安美好信念的传递吗?万安古城,在时代发展的征程上,将会给我们以信念和力量,让万世太平的美好意蕴不断赓续、绵延不绝。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被我们描摹,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创造着属于时代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