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曲凯 (联系方式:kqu@yunqi.vc)杜克大学研究生毕业,曾经尝试过管理咨询、在36kr写过科技稿、当过百度 PM、参与过早期创业。现为投资经理 @云启创投,关注TMT中早期投资。
Peter Thiel最近也是火了一把,他有太多的 title,比如Paypal的联合创人,Facebook 最早期的投资者(50 万美元换来 Facebook 的 10.2% 的股份)等等。他对于初创公司的管理和投资有着非常深的研究,并且刚刚出版了 Zero to One 这本书。这次 YC 创业课第五讲(前几讲内容汇总可点此查看)就是由他主讲,主讲的内容也基本上是基于此书。
Peter Thiel 整节课提供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成功的创业者都是市场的垄断者,需要去竞争的往往其实都是失败者。
54641)公司的价值和方向的选择:http://www.hao123.com/?qh=360
y464errewywy
Peter 认为衡量一个行业或一家公司的价值有一种方法:若一家公司为用户和社会创造了 X 的价值,并且得到了其中的
Y%,则这家公司的价值就是 Y%*X。而其中 X 和 Y 是互相独立的两个数字。举例来说,美国航空行业的 2012 年的总营收是 2000
亿刀,而 google 本身的 500 亿刀,但航空行业的利润率只有 0.2%,而谷歌是 21%,所以其实 google
虽然所在的市场比航空公司小,但是最后公司本身的价值却是更高。
这里我们可以借鉴的是,市场上有太多人是根据市场的大小和热点的方向在选择创业的项目。这些追赶潮流的各种公司一般都会发现自己在一个竞争异常激烈
的市场中,比如之前的团购市场,或近期的互联网金融市场等等,这些市场本身的容量虽然大,但竞争者更多,存货概率小,能够分到的一杯羹也少。也就是说虽然
X 值很大,但 Y% 的值却太小。
所以,市场上各种各样的热点只是选择方向时候的一个参考点,很多发明本身可能会为社会带来成千上亿万刀的价值,但是对于在这个行业里的公司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你能占领其中多少的市场,能够做到多少的利润率。
2)如何制造和利用垄断
Peter Thiel
认为任何市场要么就是完全竞争,要么就是垄断,几乎没有中间态的存在。而有意思的是,大多数垄断状态的公司都会假装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从而逃脱政府的惩戒,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小公司又都会强调自己的独特和垄断性,来吸引投资人和顾客。一般公司都通过不同的对市场的定义来完成自身竞争状态的定义,比如一家餐
馆可以说自己是某个小区内唯一的一家土耳其餐厅,也可以说自己是整个城市中无数的非中餐厅之一,这样就完成了垄断和完全竞争状态的转换。
而以上定义对于创业者的意义在于(如之前几节课中也有提到的),创业公司应该把自己限定在一个小的市场之中,争取做到垄断的位置,然后再扩张。比如
Amazon,最早做的只是某个区域的在线书店销售,之后才逐渐成长为各种品类的在线电商。另外像 Facebook,最早面向的市场就只有哈佛的
10000 名学生左右,这也能够让公司更专注、更快的吸引用户和完善产品,最终 10 天后哈佛就有 60% 的学生开始使用
Facebook,以此为基点 Facebook
才又扩张到不同的学校,而后再是不同的年龄层。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比面向大市场,而后分散的获取不同用户要高效的多。而且哪怕在小市场之中,也要用最快的速
度来完成对于市场的占领和垄断,从而打消其他竞争者进入的念头。
3)后发者优势
对比与先发者优势这个概念,Peter 提出了一个他觉得对于企业来说更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后发者优势。他认为一时的成功崛起或甚至是一时的垄断都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要长时间的保持一家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
所以有时候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最后一个,或至少是能做未来很长时间的最后一个。像之前的摩尔定律时期,有很多的硬件公司出来并
在短期内快速发展,但由于利润低,拼性价比,总是有些公司死去,又有些公司发展起来,这样的情况是很难创造出真正成功的大公司。创业者们努力的方向和榜样
应该是 Google 和 Facebook 这样的王者,因为像 Google 之后基本就不再有搜索引擎的市场和其他想象空间。
当然,创新总是存在的,且总是从想象不到的地方发生。举一个极端些的例子,我一直觉得快递是太巨大的市场,但未来说不定哪天某个科学家就发明了物体
瞬移的技术,那样到那天整个快递行业都会被重塑,现在的任何一家巨头到那时都会重头开始。而在那个时代可能会垄断市场的,也许只是最开始时候研究瞬移技术
的某一家小公司而已,在他们的技术成熟前可能只是个玩笑,但技术成熟后就会出现非常多的使用场景,也就是我们文中所说的从小市场开始,并快速地扩张了。
我们经常觉得失败者是不擅长于竞争的人,竞争不过别人的人,但事实可能并不是这样。现在有太多人去追逐热点,这其实不只是在创业这个领域,包括在整
个人生规划当中也是一样。我们都想去最好的学校,出来后去做金融等高大上的行业,我们觉得很多优秀的人都会选择的东西一定是值得自己也去竞争的,最终就形
成了一个太多人走的独木桥。竞争确实是会让一个人或一家企业在某种意义上变好,但有时也会让你迷失,丧失了追溯事情本源的思考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