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死后,皇后武则天大权独揽,儿子只是一个挂名的皇帝,她要当真正的皇帝。
有一次,她便试探着问众大臣:“皇帝当以才智为第一,上应天命,下顺民心,不知以后帝位当属何人?"
众大臣眉头紧皱。他们明知这是武则天心犹不足,可让一个女人当皇帝,这是从古到今从未有过的事。他们虽然畏惧武则天,却也不肯附合,便假装糊涂地答道:“我朝天威,代代不绝,自是李氏子孙了。”
武则天旁敲侧击,一再提醒他们,无奈就是无人响应。
武则天见这样,只好暂时压下了称帝之心。即使如此,还有不少大臣劝她把政权交给皇帝,李勣之孙李敬业更是不惜举兵造反,要诛杀她这个篡夺大唐江山的女人。
武则天的心腹劝武则天不必多此一举,不必让众大臣首肯,径可立即称帝。武则天沉思多时,还是摇头说:“我经营多年,朝中上下尽在我的掌握之中,若要称帝,一言即可。我担心的是如此一来,人心不服,民心不稳,只怕我这个皇位也坐不安稳啊。何况世人的观念循规守旧,人心向唐,以我为篡,这个局面不改变,我又怎能成就大事呢?"
她考虑再三,决定假借天命,为自己造势。她命自己的侄子武承嗣派人凿一石碑,上刻“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字迹涂红,扔到洛水里。她又暗使雍州人唐同泰入水取出,大肆宣扬,而后亲献朝廷。
事非同小可,人们皆以为奇,奔走相告。武则天更是连称天意,率文武百官亲祀南郊,祭天告谢。她为此大做文章,极尽渲染,不仅称此石为天授圣母,改洛水为永昌水,封唐同泰为游击将军,还举行了声势浩大、礼仪繁复的拜洛受瑞仪式。一时之间,在人们的眼里,让武则天当皇帝已是上天的安排了。
武则天还是觉得不足,又密使高僧法明杜撰了《大云经》四卷。经中谎称武则天乃弥勒佛的化身,以她代唐,理应如此。她传命诸州官吏、百姓阅读此书,并专门建寺珍藏,焚香供拜。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武则天还不失时机地又派遣侍御史傅游艺率领关中百姓近千人来到朝廷上表,恳请她顺应天意,称帝为君。武则天假意不肯,却是立即提升了傅游艺的官职。于是人人效仿傅游艺,纷纷上表,接连恳求,反是唯恐武则天拒绝。武则天见火候已到,时机成熟,遂于公元690年登基为帝,完成了她毕生的心愿。
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凡事若是没有一个正当的名义,就失去了号召力,阻力也会加大。对夺权来说,找一个正当的名义,似乎显得尤为重要。权力向来是人所向往的,由于封建意识的熏陶,人们常常把权力神秘化,归结为天意。中国八千年来的君权神授思想,也深入人心,自觉不自觉地用来观照人与事。这就促使和启发了那些夺权者,挖空心思把自己假扮成老天的代言人,用以欺蒙世人,聚众起事,同时,把敌人安上逆天大罪,自己夺权之举便可名正言顺,无所顾忌了。这是夺权的高明策略,也是一种成功的舆论宣传形式,对夺权的成败至关重要,绝不可忽视。
借用天意行事,名义上才适合正道。逆天而行,自作自受,这是敌人的罪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