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每天都在得到APP上听书。
听说最近得到开始重点推广“每天听本书”这个栏目。因为,一本书怎么也有几十万字的内容,而他们只用几千字、一段音频就把重点内容提炼出来了。除了提炼重点,还辅以生动的案例,在不到30分钟的时间里,就让你全方位地了解一本书。
如果你担心记不住?没关系,他们还贴心地为你准备了思维导图。
但我觉得:这样的方式,用来消遣挺好,但不能用来学习。因为一个月下来,你可以轻松听完上百本书、收获很多知识点;但这并不会对你的知识体系产生影响。
要想获得改变,还是要认认真真地读书才行。
为什么听书不能替代读书?
1.深度输入
首先,读书的特点是:时间长。不管你用什么阅读方法,一本2、300页的书,怎么也要花几小时才能读完。而且,每次你翻开书,都可以顺便复习一下前面的章节,哪怕只是扫一眼,也会强化你对书中内容的记忆;
而听书则会省去“复习“的环节。再加上,听书的本质是”帮你节省时间“,这就注定了它的音频不会录得太长。所以,节省时间的后果是:第二天我们往往很难回忆起听书的内容。
2.深度思考
读书是作者逻辑的体现。你从头到尾读一本书,就像是跟着作者一起思考,最后达到作者的高度;
而听书,则是给自己请了一位说书先生,他能把一本书给你讲得绘声绘色,通俗易懂;但却不能启发你去思考。
这大概也能说明,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听书?因为,别人已经把书上的重点、难点、疑点全部给你解释清楚了,你只需要在坐公交、走路和跑步的时候,用随便时间听一听就行。
这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你的大脑。
但有些道理,不说你也知道:塑料哑铃无法锻炼你的肌肉,走平坦的路不等于爬山,读简单的书,也不能锻炼你的大脑。
3.输出分享
读完一本书,你要输出,才能吸收和消化这些知识。输出的方式,自然是做读书笔记、画思维导图或者讲给别人听。
而每天听本书,却省去了这样的“烦恼”:在听书音频的下方,主办方贴心地为你准备了千字左右的精华文稿;怕你不能理解,还特地为你画好了思维导图,方便到你只需要长按图片就能分享朋友圈。
这时候,还需要你去输出吗?
4.行动实践
任何形式的学习都需要实践。
即使我们花一个月深耕细作,仔细读完一本书,但不去实践,最后还是会把内容忘得一干二净。听书也是如此,如果不实践,会忘得更快。
那么,听书就真的一点儿好处也没有吗?
也不是。听书的好处非常多,可以帮我们拓展视野、节省时间、丰富知识储备。我每天晚上都会听一本书。前几天刚听完《日本漫画60年》,感觉收获很大,对日本漫画发展的脉络,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
如果我要研究日本漫画,肯定不能满足于“听书”,而是要自己去啃这本书;但对于不做这方面研究的人来说,听完这本书,已经可以让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了。
听书,可以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碎片时间听一听,会有一定的好处;但如果把听书当做是学习的手段,那就未免舍本逐末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