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府涵
时间你是否有很多想法却迟迟没有行动?
是否觉得自己“太忙了”“没时间”?
每个人时间都是固定的,除去寿命的因素,谁的一天不是24小时?谁的一年不是365天?时间又是那样的自私,无法共享。
最近读了《奇特的一生》,非常感叹主人公对于时间的精致管理。
-1-
拉格宁的著作《奇特的一生》主要讲述了一位每天记录时间的科学家——柳比歇夫。他是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
他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相当于12500页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他涉及领域的包括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
我们每天忙于生计,常常忽略了自己的目标与爱好,抱怨没有时间。同样是一生,柳比歇夫却可以完成惊人的工作量与成就,为后人留下珍贵的遗产。
-2-
柳比歇夫从1916年开始记日记,直到1972年他去世的那一天,56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他的日记枯燥无味,没有感情,没有故事。只有日期+事件+花费时间。
时间的账簿每个月他要做小结,画一些图来统计当月的时间支出,到年终,又将每月小结汇总,做成年终总结。根据这份总结,规划出下一年在各方面的工作计划。
完成一件事项之后,他也会将消耗的时间进行核算,写一篇文章,看一本书,写一封信,每到工序都算得一清二楚,作者在书中提到的《论生物学中运用数学的前景》的时间成本。
《论生物学中运用数学的前景》时间成本有人认为,柳比歇夫用来记录时间的那些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我想,这是因为大多数人无法像他那般坚持恒久,也没有办法践行他的时间管理体系。对于他而言,归纳整理是一种幸福,所有的时间都可以查找,所有的生活都有计划。这些计算与规划所占用的时间也就几分钟,却可以使他有规律地去工作。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生命,可以说,最宝贵的是时间。因为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是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累积起来的。
他珍爱时间,休息、看报、散步等活动的时间也都记录在案。
柳比歇夫当然也有凡尘杂事,不可能时时伏案工作,他随时随地利用的“时间的下脚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碎片化的时间。乘电车、坐火车、开会、排队……散步的时候捕捉昆虫;听会时,演算习题;短距离步行,省去等车的时间,反正需要散步。
利用时间的“下脚料”读书对于人,不应当有什么坏的、无用的、多余的时间。也没有休息的时间。所谓休息,是两种工作的交替,就像是正确的田间轮作制。
-3-
仅仅腾出时间去做事还远远不够,必须足够专注,把心思扑在上面。
应当学会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用在工作上的3个小时应当是真正做工作的3个小时,不想不相干的事,不听同事的谈话,不听铃声和笑声,也不听收音机……
就像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1992年创立的番茄工作法。选择一个待定完成的任务,设置25分钟倒计时,铃声响之前只专注于这一项任务,不做任何与此事无关的事。不看手机,不被弹窗吸引打开网页,不走神……25分钟后,休息五分钟,再开始进入状态。番茄工作法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甚至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柳比歇夫早已践行了这种集中注意力的方式。
私生活和心境也不妨碍他的工作。他说“眼泪无助于消弭痛苦,人要控制自己”。在经历丧子之痛后,他仍然按部就班去工作。他并非不痛苦,在他的书信中可以看出,这种悲伤伴随着他,但是他的工作并没有终止,“必须有钢铁般的意志和理智配合在一起”才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就。
-4-
除了时间统计方法之外,柳比歇夫还有几条时间守则:
1.我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2.我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3.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4.睡得很多,10个小时左右;
5.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由这些守则可以看出,他尽量让自己处于一种安静愉快的状态,不着急,不慌忙,注重健康,从容淡定。
他几乎从没有抱怨过自己没有时间。“善用时间的人,时间总是够用的。”他们的时间总是看起来别人多。
我们有什么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呢?
别再说自己没时间,合理得去安排,把时间放在重要的事情上,愿我们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奇特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