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0日 星期二 晴
这几天听到一个关于我母校武大的新闻。说来挺让人心酸的。武汉大学曹亚雄教授,法学博士,哲学博士后,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52岁,三年前患了肺癌。前期治疗,他陆续花了40万,已经倾尽所有。现在他每个月光药费就需要4万,实在没钱再治疗了,只好在网上求助,希望募得30万元救命钱。
“人生真的很脆弱,一场疾病意外就能将一个人的尊严毁灭。不到万不得已,我也不会恳求大家的帮助……”
这句话从一个985高校博士生导师那里说出来,实在让人唏嘘。他曾经是那么风度翩翩,儒雅博学,讲课,写著作,去国外讲学。而今却缠绵病榻,为医药费愁肠百结。最后不得不放下尊严和体面,向陌生人求助,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
武汉大学的老师说,曹教授是一位很热情的老师,患病后还一直坚持在教学岗位,今年还在指导他的学生。曹教授自己在求助信里写,他希望能早日康复,继续回到教育工作中。但癌细胞已经脑转移,没有人知道,老天如何安排这位教授的命运……
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名牌大学的教授,居然拿不出几十万的医药费。我问了几个高校的朋友,得到的回复是:有些文科教授,收入确实不高,一下拿出几十万,真的有难度。如果家里再有其他情况,比如父母也有重病,或者刚刚买了房,那手上可能就真是没什么钱。
相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教授的收入和社会地位,算高的了。曹教授前期花掉40万,后面还至少需要30万,这70万就算能报销一半,也还需要自己负担35万。他们面对一场大病,依然束手无策,我们普通人,能在不卖房的情况下,一下拿出35万去治病,又有多少能扛得住?
如果是我,除了买房子,真的没有办法一下子筹到这么多钱的。特别是在北京和女儿一起在外面租房生活,一切都要花钱,一个月的开销至少两三万,我和老公的工资加起来都不足以支撑目前的生活,只有依靠老本来维持生计,我是真不敢生病的。
这一年多来我在吃奥利司他减肥,奥利司他胶囊是OTC减肥药,在减肥药中是医生唯一可以开的处方药。它是一种特异性的胃肠道脂肪酶抑制剂,直接阻断人体对食物中脂肪的吸收,摄入的热能和脂肪一旦小于消耗,体内脂肪消耗自然增多,从而达到减重的目的。另外奥利司他不进入血液循环,不作用于中枢神经,不会出现头晕、心慌、失眠等情况,是一种安全的减肥药。不过会导致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因此,需要补充维生素。于是,我又在补充多种维生素:爱乐维。
不过这些药可能对肝功能有损害,因为用的时间比较长了,有些担心自己身体出毛病,我赶紧在北三医院查肝肾功能和血糖。结果出来,发现一切都正常,这下终于放心了,看来我还是有些过度紧张,有些神经兮兮的。不过,我觉得自己还是要逐渐摆脱对于药物的依赖,要靠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特别是运动来保持体型,这样才不会总是害怕、担忧。
现在连吃鱼都小心翼翼的,害怕被刺卡住。因为看病很麻烦的,需要在网上预约。我女儿长智齿要拔,都是请我们北大访问学者班的口腔外科专业的同学帮忙给挂的一个号。最早都是在两周后了。如果不是有这个同学帮忙,估计要等得花都谢了还不一定抢得到号。因此,特别害怕生病,其缘由是除了号特别难挂之外,异地医保也不报销,也刷不了医保卡,全都是自费,也没钱去看病的。
以前在街上骑自行车赶时间的时候还敢闯红灯,现在,绝不闯红灯了,即使上班要迟到了,也不会去闯的,因为我还是怕自己出车祸了,谁来照顾孩子?生活如何维持?只有我自己安安全全、健健康康的,才能陪伴在异乡读书的孩子。
在老家我真的没这么多的考虑的,有什么事情都有我老公和家人们一起顶着,我真不必操心太多。即使生病了,无需挂号,有医生朋友帮忙看病,有老公照顾。而在京城,只有我和女儿相依为命,我健康出问题了,都没多少钱去看病,而且在这关键时刻,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我是病不起也不能病的,因此,特别注意生活方式,加强营养、注意运动、尽量不熬夜、累了就休息。
在医院工作这么多年,知道大病实在太可怕了。它可以轻易摧垮任何一个人。不管你有多么顽强的意志力,多么巨大的求生欲;不管你有多么牛的成就,多么高的文化层次,多么高贵的社会地位,只要被大病袭击,就必是一场灾难。会花钱,受罪,痛苦,绝望,就会因病返贫,会使原本进入小康生活的家庭一下子回到改革开放前,就会完全摧毁一个人的意志和一切美好生活。不管有钱人还是穷人,在疾病面前几乎只能听天由命,有钱人可能维持的时间长点,穷人维持最后的时光就更短,最终都是难逃死亡之神的魔爪。
医院里最恐怖的地方不是太平间,而是ICU。进了ICU,你会感觉到钱不是钱,住一天几万元,感觉钱就是废纸,就是用来烧的,但钱也是命,没钱就直接见上帝,有钱可以多维系一段时间,我们普通人真没那么多来烧的。当然,这也完全不是医院的原因,很多东西成本就贵,医院也要生存下去,总不能亏本,谁也没办法。一位ICU的医生自己说:我们科里讨论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最后的结论是不进ICU!
看了美国电影《遗愿清单》,讲述两个将要死去的老人不愿意呆在医院等死,与其惴惴不安地等待死亡的到来,不如淋漓尽致地享受生命的余欢。他们果断列出清单,把想要做的事情统统的完成一次,最后两人被葬在高山之巅,完成了最后一个遗愿,欣赏壮丽的风景。
我们的教育似乎无所不包,可惜就是没有与死亡相关的教育,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死亡呢?面对不可逆转的大病,面对癌症的终末期,科学都无能为力的,人为什么要逆天而行呢?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归程,可我们看到许多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完全是对人世的眷恋和不舍,是对另一个世界的恐惧,是倾家荡产也要去治病,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延长一点点活着的时间。
这其实是在浪费国家的资源和加重家庭的负担。与其毫无生命质量和尊严地插满了罐子在ICU里耗着,还不如潇潇洒洒地离开,在这个时候需要理性,明明知道不可为了,已经走在死亡的边缘了,何必还要以失去生命的尊严而求得多活一天呢?此刻便应该是处理好身后事,潇潇洒洒、清清爽爽地准备离去,只不过去另外一个世界旅行罢了,何苦走得那么凄凄惨惨、悲悲切切呢?
如何面对生死真的不是医学问题,而是哲学问题,是人如何看待疾病、死亡等问题。对于良性疾病或者恶性疾病早期在可以努一把力的时候尽力而为,对于恶性疾病晚期、终末期就得顺其自然、顺应天道,而不是一味去治疗,很多东西早已注定,何必只知道紧紧抓住而不知道放手呢?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中,林黛玉的咳疾季节性发作,整日卧病不出。薛宝钗前去看她的时候,林黛玉说了一句话: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是啊!这便是看透,人的力量在自然面前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不必要以卵击石,自不量力的。不要被现代医学迷惑了双眼,以为什么病都能治好,医学无论如何发展,也只是治得了病,救不了命,不管什么时代,即便医学再发达,人们也还会死于疾病,绝对不可能长生不老,这便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