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莫高窟

作者: 花雨凤飞H | 来源:发表于2018-05-28 17:42 被阅读115次
常书鸿油画.手机拍摄

当习俗的大潮,拥着我,在5月22日,农历四月初八的早上,来到莫高窟,我在想,一个地名___敦煌,和一座石窟___莫高窟,两者之间的纠葛,相互成全,其中成分,真的一时很难道明。

这座西北边缘小城,被历史的黄沙一度淹没,沉睡了那么久,一朝被发现,立刻就惊艳了世界。他们如此耀眼,如此年轻,又如此沧桑,它与我,一个土生土长的敦煌人,究竟有怎样的渊源,让我不舍,流连,让我挂怀,前往。

年龄渐长,不知不觉间,开始使用减法了。可去可不去的地方,不去了,不想再把时间,花在自认为不值得的事情上。抛开时间就是金钱的说法,知道人生而有涯,往日不可追,来日并不方长。但在这一天,思前想后,难以割舍,心怀敬意,一步步前来。

不懂壁画,也没有仔细研究过,对莫高窟,直观的印象,是色彩的繁复,似乎寸土寸金。对它的价值,听过讲解,看过书籍,也深信不疑,那毕竟是业内人士的中肯评说,有理有据,无可争议。是早已被证实过的,被全世界认可的文化遗产。

那么,我此次前来,与你见面,会有新的收获么。

内心中,有那么多不确定,但是,我来了。

这一天,千人万人,热闹地涌来,人声乐声不断,我独自一人,上香,跪拜,祈福,然后,步入窟区。

不变的九层楼,依然巍峨耸立,大佛,安祥端坐,俯瞰众生,我等只能仰视,是光线的缘故,还是佛本身具备的力量,反正,我的心,一下子静了下来,默默凝视,也依着母亲早年的叮嘱,随人流钻关,祛除疾病。

释迦摩尼诞生日,敦煌人的节日,开放的洞窟,只有三个,都是有代表性的。

在我,已然心怀感激了。

甬道上,默默行走,八二年十月,那一批热爱文学的青年,来参观时的激动心情,叽叽喳喳的几个女生,早已不见,只有留下的黑白照片上,一个个年轻的容颜下,那颗骚动不安的心,意图改变世界的初心,留在记忆里。

加固后的走廊,结实,沧桑,大佛慈悲,俯看众生。卧佛安宁,正在休息,72个罗汉,护卫前后,壁上千佛簇拥。第五个洞窟,坐佛稳而中性,头顶藻井,千佛护佑,颜色暗淡下来,世间风尘落在肩上,有一种切实的年代感。

我就这样,不紧不慢,边走边看。确实,大千世界的万紫千红,五颜六色,看得多了,也热闹,但这些年代积淀下来的东西,更加厚重,掀开它,掀开历史,需要学养,勇气,力量,时间。

这一方水土,养育了我们,从临风少年,热血青年,成为有忧患意识的中年人。

从最南的洞窟出来,走下斜坡,对面人行道旁,一颗有些年岁的沙枣树,立在那里,明明左边的枝干已枯死,右边的枝干却依然鲜活,上面有即将掉落的沙枣花,淡薄的香气,似有若无。这半枯半生的树,他们互相鼓励,似乎在诉说生命的律动中,意外情况的出现,会让一部分先行离去,另一半坚强活着。

牵动我的,很重要一部分,是研究院院史陈列馆,以及常书鸿故居,先生学习生活过几十年的地方。

在我出生的六十年代,这里已经有,名动天下的大画家,默默守护。常书鸿先生是著名的油画家,留学在法国巴黎,我在这里也看到了他的油画、书法作品。

我还是想从极简的往日呈现中,寻寻觅觅,找出点什么。照片是黑白的,遗书是脆黄的,简介简洁,不带有特别的感情色彩。

不大的院落里,藏着艺术宝窟的寂寞守护者,几十年埋头黄沙弥漫之地,苦心研究的人,我的敬意,不由从心底泛起。

简单的用具,书架,脸盆,甚至于舀水的葫芦飘,撵米的石头磙子,簸箕,红柳筐子。

旧物暗淡,光华尽失,它让我看到了昨天,前天,大泉河里砸冰化水,研究人员年轻气盛,不为困难低头,生活环境再恶劣,都不掩他们,追逐理想的勇气。

在这样的慢慢行走中,感受年代,战争,国家兴亡,中外关系,一个人的理想,实现的过程,命运。遗产,有看见的,也有看不见的,只能感受的东西,让我驻足良久。

我到底想些什么呢,那些人,已然走了,从常书鸿先生,到其他无名的研究者,守护者,就连后来者,守望莫高窟50年的樊锦诗先生,也已白发苍苍。

老了的岂止是人,还有物。

似乎有力量,从此间生出,又散发在空气中,让我在呼吸之间,静静感受。

教育也在默默中,注入身心。旁边,前来参观的人,三三两两,有小声议论的,也有猜测的;有老人,也有青年,孩子。我混迹于他们之中,想了又想,看了又看,想用心记下一切,又好像什么也没记住。

我的莫高窟,我的敦煌,你如此遥远,又如此贴近,有时你面目清楚,悄然矗立,有时你风沙遮眼,扑朔迷离。我在你面前,从稚嫩走向成熟,你在我心里,从单薄直到丰厚。

这个日子,我是该久久思量,还是应该,不出声的观看,体悟。

思绪,就像一个不合时宜的女子,在最引人注目时,选择不在意;在最美丽的日子,又掩去光华。

不错,我这次来,是为谨见,是为重新认识,是为更加懂得。

我的莫高窟,如今,你是人类的敦煌,世界的敦煌,而我,变的更加有话说不出口,面对你时,不发一声,只能默默行走在你的襟怀之中,感受你不变的容颜,内在的丰富……

相关文章

  • 漫步莫高窟

    当习俗的大潮,拥着我,在5月22日,农历四月初八的早上,来到莫高窟,我在想,一个地名___敦煌,和一座石窟___莫...

  • 【56】西北游记五

    Day5:莫高窟——嘉峪关。 说实话,我们是冲着莫高窟来敦煌的,所以安排了一个上午去莫高窟。莫高窟从保护文物的目的...

  • 走近敦煌(三)

    莫高窟名称的由来 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后来为什么又叫莫高窟呢? 其实,莫高窟一名,早在隋唐时期的洞窟里就已经出...

  • 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六(完)

    阅读内容:有效教研案例 课例:《莫高窟》 思考:这篇文章“是教‘莫高窟’还是教‘《莫高窟》’? 干国祥老师这...

  • 想看敦煌洞窟,可以到故宫博物院,且看第285窟

    知道敦煌莫高窟是在中学历史课本,欣赏莫高窟是在读中国美术史,敬仰莫高窟是在看樊锦诗的传奇故事,错过莫高窟是在中央美...

  • 莫高窟

    课本上那充满传奇色彩的莫高窟即将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网上说“两小时排队,五分钟观赏”绝不是戏言。漫漫排队路,...

  • 莫高窟

    今天终于能开来到向往已久的莫高窟,虽然只能参观四个洞窟,又不可驻足细细观赏,但还是很受震撼,莫高窟不是一次性...

  • 莫高窟

    读一篇美文,让思绪如水潺潺;吟一首古诗,随春风夜渡阳关! 八月的敦煌是被绿色浸染过的!清晨五点钟,花土沟到敦煌的客...

  • 莫高窟

    清晨六点准备歩行去莫高窟,外面的天空竟是出乎意料的暗。而且有些凉,商量了一下,继续回房间睡回笼觉。 七...

  • 莫高窟

    莫高窟 公元366年,一位法名乐僔的和尚巡游来到鸣沙山的断崖旁,突然,对面三危山上“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步莫高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aw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