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
秦汉诗歌
1.残酷专制统治导致秦代文学教育几乎停顿-流传下来的诗很少。
2·西汉:乐府诗
乐府:秦代以来设立的管理音乐的机构
乐府诗: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的管理音乐的机构,西汉武帝时期乐府大规模扩建,并从民间搜集大量诗歌,后人将这些诗歌统称为“汉乐府”。
后来,“乐府”成为一种诗歌体裁,被称为“曲”、“辞”、“歌”、“行”等。
特点:“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叙事性、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思想性
现实主义精神
商朝:以《清商曲辞》中“吴声歌”和“西曲歌”为主,多描写男女恋情,体裁短小,多是五言四句。
北朝民歌:歌咏男女爱情、反映民间疾苦、战乱苦难、边塞风光和歌颂英雄。
五言四句为主,另创七言四句绝体。
代表:叙世长诗《木兰诗》北朝
抒情长诗《西洲曲》南朝
南北朝最杰出诗人:鲍照
《拟行路难》十八首
南北朝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
意义:汉乐府民歌是继《诗经》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继《诗经》、“楚辞”之后的新发展。
其现实主义精神直接影响了唐代的“新乐府运动”。
汉末:《古诗十九首》
特点:
内容:较为复杂,深刻再现文人在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语言:朴素自然,浑然天成
意义:标志着五言诗体基本走向成熟
魏晋南北朝诗歌
三国:建安诗
五言诗发展的全盛期,充满活力的创新期。
特点:吸收了乐府诗的营养,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和风格。
气格豪迈,慷慨悲凉,被称为“建安风骨”。
重气韵,音节自然流畅
意义:为近体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魏末西晋初:
时代特征:社会现实黑暗险恶,玄学兴起,文人高谈玄理,遗落世事,对黑暗政治满怀愤恨又不敢直言,故诗歌多晦涩曲折。
特点:晦涩曲折
代表:《咏怀诗》八十二首 阮籍
晋室南渡后:
1玄言诗盛行
代表:孙绰、许询
特点:以老庄哲学入诗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缺乏艺术形象,无真挚感情,文学价值不高,作品大多数已失传。
2田园诗:开创者陶渊明
特点:平淡自然又极为简练,在质朴醇美的诗句中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通过对躬耕田亩的种种体验和隐居生活下的恬淡心境,还有向当时社会的黑暗统治发出抗议的斗争精神。
也有 消极避世、乐知天命的老庄思想
3山水诗派:开创者谢灵运
特点: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和清新自然的韵味
多刻画山水名胜
意境新奇,辞章绚丽,不乏名句
一半写景,一半谈玄
意义:他的创作极大的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出来,不但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更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使其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大家都曾取法于谢灵运。
齐梁时期:梁“宫体诗”,齐“永明体”
特点:“一筒之内,音韵尽珠,两句之中,轻重悉异”二句一联,四句一绝。
回忌声病,崇尚俪偶,全篇不限句数,押韵不拘平仄,上、下句不相对称,上、下联不相粘连。
。。。齐梁诗人发现了汉语的“四声”,发明了“四声”(平上去入)学说。。。
意义:为近体诗的形成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以上摘自《诗词格律全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