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词格律全集》读书笔记2

《诗词格律全集》读书笔记2

作者: 纫粥 | 来源:发表于2020-06-24 00:14 被阅读0次

6.23

秦汉诗歌

1.残酷专制统治导致秦代文学教育几乎停顿-流传下来的诗很少。

2·西汉:乐府诗

乐府:秦代以来设立的管理音乐的机构

乐府诗: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的管理音乐的机构,西汉武帝时期乐府大规模扩建,并从民间搜集大量诗歌,后人将这些诗歌统称为“汉乐府”。

后来,“乐府”成为一种诗歌体裁,被称为“曲”、“辞”、“歌”、“行”等。

特点:“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叙事性、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思想性

现实主义精神

商朝:以《清商曲辞》中“吴声歌”和“西曲歌”为主,多描写男女恋情,体裁短小,多是五言四句。

北朝民歌:歌咏男女爱情、反映民间疾苦、战乱苦难、边塞风光和歌颂英雄。

五言四句为主,另创七言四句绝体。

代表:叙世长诗《木兰诗》北朝

        抒情长诗《西洲曲》南朝

南北朝最杰出诗人:鲍照

《拟行路难》十八首

南北朝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

意义:汉乐府民歌是继《诗经》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继《诗经》、“楚辞”之后的新发展。

其现实主义精神直接影响了唐代的“新乐府运动”。

汉末:《古诗十九首》

特点:

内容:较为复杂,深刻再现文人在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语言:朴素自然,浑然天成

意义:标志着五言诗体基本走向成熟

魏晋南北朝诗歌

三国:建安诗

五言诗发展的全盛期,充满活力的创新期。

特点:吸收了乐府诗的营养,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和风格。

气格豪迈,慷慨悲凉,被称为“建安风骨”。

重气韵,音节自然流畅

意义:为近体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魏末西晋初:

时代特征:社会现实黑暗险恶,玄学兴起,文人高谈玄理,遗落世事,对黑暗政治满怀愤恨又不敢直言,故诗歌多晦涩曲折。

特点:晦涩曲折

代表:《咏怀诗》八十二首  阮籍

晋室南渡后:

1玄言诗盛行

代表:孙绰、许询

特点:以老庄哲学入诗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缺乏艺术形象,无真挚感情,文学价值不高,作品大多数已失传。

2田园诗:开创者陶渊明

特点:平淡自然又极为简练,在质朴醇美的诗句中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通过对躬耕田亩的种种体验和隐居生活下的恬淡心境,还有向当时社会的黑暗统治发出抗议的斗争精神。

也有 消极避世、乐知天命的老庄思想

3山水诗派:开创者谢灵运

特点: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和清新自然的韵味

多刻画山水名胜

意境新奇,辞章绚丽,不乏名句

一半写景,一半谈玄

意义:他的创作极大的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出来,不但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更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使其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大家都曾取法于谢灵运。

齐梁时期:梁“宫体诗”,齐“永明体”

特点:“一筒之内,音韵尽珠,两句之中,轻重悉异”二句一联,四句一绝。

回忌声病,崇尚俪偶,全篇不限句数,押韵不拘平仄,上、下句不相对称,上、下联不相粘连。

。。。齐梁诗人发现了汉语的“四声”,发明了“四声”(平上去入)学说。。。

意义:为近体诗的形成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以上摘自《诗词格律全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词格律全集》读书笔记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cl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