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是一种美。
极简一直在美学中有一席之地,摄影讲究极简的构图,主体突出明确。
在商业上,日本有只卖一本书的书屋,有只卖一道菜的料理屋。
有时候我们称那些日本品牌为“性冷淡”,如无印良品、优衣库,配色不是黑白灰就是黑白灰。
巴黎uniqlo优衣库专卖店美国人也需要更加简约的概念。因为,美国家庭给人感觉家里的破烂东西那真不是一般地多。导致这样的原因,我想是美国人“消费至上”的观念和每个美国人多多少少有点“收集癖”,后来家里的东西越堆越多!
渐渐的,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人们正在摒弃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追求“简单生活”。关于如何过极简生活的书籍、博客、文章已经快达到“泛滥”的地步了。
《生活大爆炸》剧照在2000年的日本,由山下英子提出“断舍离”的概念,让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影响了全球范围的男男女女。
“断”指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
“舍”指把堆放的无用之物全部清理掉;
“离”则指抛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简单、舒适的空间之中。
山下英子山下英子生于东京,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颠覆百万人生活方式的史上最强人生整理概念“断舍离”创始人。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瑜伽,并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随后便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提倡以这种概念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
山下英子说,她很喜欢中国读者提出的“减法生活、自在人生”的口号,而豆瓣里一篇著名的书评更精确地概括出山下的思想:扔掉看得见的东西,改变看不见的世界。
问:究竟什么是“断舍离”?
答:表面看,这是一种家居整理、收纳术,从深层来看,是一种活在当下的人生整理观。
问:不管是对物,还是对人,当决定“断舍离”的时候,都会遇到“断掉、舍去、离开”的痛苦,该如何面对?
答:很简单,也很直接,就是充分地去品尝那份痛苦。如果从痛苦中逃离,行动就会停滞;如果和痛苦对立,行动也会停滞。当你接受了正在品尝痛苦的自己,你就能从那里得到恢复,继续向前迈进。
山下英子家的客厅“断舍离”这种简单到有点冷淡的美感,也是日本禅宗所提倡的。闭上眼睛,通过冥想达到专注,这需要你摒弃外物,以达到和自己对话的境界。
日本禅宗文化
在日本,被问到房间多大,通常回答:“四叠半”、“六叠”。
这是按踏踏米数量计算的,“四叠半”指房间只能铺四个半个榻榻米那么大,而一个塔塔米大约是180×91大小。
一些日本人就在六叠大小的房间里,吃饭、睡觉。正因如此,一些人于是将身边物品收拾至最低限度让空间更宽敞。
而且在地震频繁的日本,减少东西可以降低被摔落的物品砸到的风险。所以有时候我们看日本人,家里被收拾的空空荡荡也就不奇怪了。
榻榻米房间
虽然大家没怎么察觉,但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其实已经开始慢慢影响国内的一小部分人了。比如“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八个字已经为很多人所熟知。
“一个人,放下越多,越富有”
美国著名学者梭罗认为,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为了验证他所悟出的人生真谛,1845年,梭罗只带了一把斧头,就跑到瓦尔湖边做了一间小木屋,独居了2年零2个月零2天。
梭罗“多余的财富只能够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买的。”这在当今时代的浮光掠影中更显得深刻。
够用的物品和少了物品的空间能够让心灵平静,思绪更清晰。人生里只需几样重要的事物,当你拥有太多东西时就无法立即找到你所需要的物品,把多余杂物舍弃掉,你会看到人生的新意义和新可能。
《我的家空无一物》剧照极简主义并不是一股脑地把全部东西都丢掉或改掉搜集物品的习惯,而是更认真的去思考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让自己重新看待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我们是时候给自己做做减法了。持续不断的加法,有时候会让你看不清正在重要和正在想要的。
物品是如此,人生亦然,生与死,合与分,或许是人终其一生都要学会断舍离吧……
—end—
网友评论